[发明专利]汽车中控系统及其仪表盘显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9553.X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2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博;张树申;祁天存;宋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7/04 | 分类号: | B60K37/04;B60K37/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赵君 |
地址: | 1520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系统 及其 仪表盘 显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中控系统及其仪表盘显示系统,其中,仪表盘显示系统包括:显示屏,其包括标准驱动接口和标准数据接口;显示屏的驱动板包括:第一控制板与车身连接器适配,第二控制板上的功能电路为标准化器件;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通过接线端电连接;第一控制板响应于触发信号,向显示屏提供驱动信号,并向第二控制板提供数据指示信号;第二控制板响应于数据指示信号提取与数据指示信号对应的待显示数据,并发送给显示屏。从而,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一控制板来适应不同车型的数据交互;另一方面,第二控制板具有通用性。在第一控制板或第二控制板上的器件出现故障时,只需更换第一控制板或第二控制板即可,减小了维修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中控系统及其仪表盘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汽车仪表盘是反映车辆各系统工作状况的装置,通过仪表盘显示系统可以显示例如车速表、转速表,以及各种状态指示灯等等。一般而言,汽车仪表盘显示系统都包含显示屏和控制底板,其中,控制底板驱动显示屏,并向显示屏发送显示数据,显示屏可视化呈现显示数据。
控制底板需要读取汽车本体的相关数据,对于不同的汽车厂商,或者同一厂商不同型号的汽车,控制底板的产品形态显然不尽相同,由此导致控制底板在不同的汽车之间的通用性差。另外,不同的汽车之间,仪表盘的产品形态不同,这也会导致控制底板的产品形态不同,限制了控制底板的通用性。
此外,当控制底板上的某个模块或器件损坏了后,要整体更换控制底板,由此导致了汽车仪表盘显示系统的维修成本高。并且,随着汽车仪表的丰富,一方面,控制底板也需要不断升级,而如果整体更换控制底板,也会导致升级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仪表盘显示系统的控制器空间有限,难以额外增加硬件配置。
因此,如何改善汽车仪表盘显示系统的部件通用性,实现控制器的整机小型化,降低维修、升级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仪表盘显示系统,以改善汽车仪表盘显示系统的部件通用性,实现控制器的整机小型化,降低维修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仪表盘显示系统,包括:显示屏,其包括标准驱动接口和标准数据接口,显示屏通过标准驱动接口接收驱动信号,以显示标准数据接口接收到的显示数据;显示屏的驱动板包括: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第一控制板与车身连接器适配,第二控制板上的功能电路为标准化器件;第一控制板通过命令接口向显示屏提供驱动信号;第一控制板解析车身连接器提供的车身数据,生成驱动信号和待显示的数据指示信号;第二控制板存储有待显示的数据集合,数据集合中的数据通过数据指示信号进行索引提取;第二控制板通过数据接口与标准数据接口连接;其中,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通过接线端电连接;第二控制板位于第一控制板的上方,且第二控制板在水平面投影处于第一控制板在水平面投影之内;其中,位于第二控制板侧的接线端包括:第一插针组和第二插针组,第一插针组中的插针一字排开,第二插针组中的插针一字排开;第二控制板具有两相对设置的侧边,第一插针组和第二插针组分别沿着两相对设置的侧边依次布置;第二控制板通过第一插针组、第二插针组堆叠插接在第一控制板上;第一控制板响应于触发信号,向显示屏提供驱动信号,并向第二控制板提供数据指示信号;第二控制板响应于数据指示信号提取与数据指示信号对应的待显示数据,并发送给显示屏,以使显示屏显示接收到的显示数据。
可选地,第二控制板上的功能电路通过标准线路连接至位于第二控制板侧的接线端。
可选地,第一插针组中的插针数目多于第二插针组中的插针数目。
可选地,第二控制板上与第一控制板重叠的区域布置有电学器件;汽车仪表盘显示系统还包括:绝缘片,位于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95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