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卷纸切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49771.3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3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屈闯;索紫妍;丁光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优源胜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1/10 | 分类号: | B26D1/10;B26D7/06;B26D7/02;B26D7/18;B26D7/22;B08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纸 切割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卷纸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纸切割装置,包括顶纸机构和直线驱动机构,所述顶纸机构包括气涨轴和顶纸架,所述气涨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顶纸架,所述气涨轴通气后轴径可变,用于卷纸纸芯的涨紧定位;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顶纸架相连接,以驱动所述顶纸架沿卷纸的输送方向移动。一方面,采用带有气涨轴的顶纸机构代替原来的滚轮,对卷纸进行定位,实现防止卷纸窜动的同时避免对卷纸端面造成划伤,保证卷纸端面的平整度;另一方面,顶纸机构只对卷纸端面单侧固定,卷纸完成一次切割时,无需单独对被切割的部分进行下料,即可对剩余部分进行二次切割,实现对卷纸的连续切割,提高了装置的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纸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纸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卷纸切割装置是印刷包装行业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卷纸切割装置在卷纸的加工过程中,采用带锯在卷纸的旋转过程中进行切割,将一长段的卷纸切割成多个符合特定长度的卷纸,然后再对卷纸进行包装处理。
现有的卷纸切割装置在切割卷纸过程中,由于卷纸在旋转切割时受力方向变化而使卷纸窜动,现阶段大都采用两个定位滚轮与卷纸的端面接触,对卷纸进行固定定位。滚轮与卷纸之间发生滚动接触摩擦,一方面很容易划伤卷纸的端面,从而影响成品卷纸的质量,另一方面在滚轮阻止窜动时卷纸端面容易受压产生凹痕,从而影响定位精度;同时在切割卷纸的过程中,卷纸的两端都需要固定定位,当切割完成后,需要将卷纸被切割的部分下料,然后重新对剩余卷纸进行定位,然后才能进行第二次切割,造成操作复杂繁琐,浪费时间,设备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卷纸切割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纸切割装置,能够实现卷纸切割过程中减小卷纸在切割过程中端面的划伤并能够实现卷纸的连续切割,提高切割的准确性和设备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卷纸切割装置,包括:
顶纸机构,包括气涨轴和顶纸架,所述气涨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顶纸架,所述气涨轴通气后轴径可变,用于卷纸纸芯的涨紧定位;
直线驱动机构,其输出端与所述顶纸架相连接,以驱动所述顶纸架沿卷纸的输送方向移动。
作为一种卷纸切割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顶纸架包括安装板、升降驱动组件和立架,所述气涨轴的尾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以驱动所述安装板带动所述气涨轴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架上,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立架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立架沿卷纸的输送方向移动。
作为一种卷纸切割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卷纸切割装置还包括用于传输卷纸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辊轮底座和第一辊轮组,所述辊轮底座沿卷纸的输送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辊轮组可升降的设置于所述辊轮底座上。
作为一种卷纸切割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辊轮组,且所述第一辊轮组和所述第二辊轮组沿卷纸的输出方向排列设置,且所述第一辊轮组和所述第二辊轮组分开独立控制,所述第二辊轮组可升降的设置于所述辊轮底座上,用于输送被切割掉的卷纸。
作为一种卷纸切割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卷纸切割装置还包括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切割箱、第一防尘门、第二防尘门和用于切割卷纸的带锯,所述带锯设置在所述切割箱内,所述第一防尘门和所述第二防尘门分别设置在所述切割箱的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切割箱、所述第一防尘门和所述第二防尘门形成切割空间。
作为一种卷纸切割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防尘门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切割箱上,所述第一防尘门的下端设置有与卷纸的外轮廓相配合的弧形凹槽;和/或所述第二防尘门包括两个门板,两个所述门板相向移动以封闭所述切割箱的出料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优源胜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优源胜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97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