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异常事件检测管理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0038.3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4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廖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云南览易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4;G06K9/62;G06N3/04;G06T7/11;G06T7/62;H04N7/18;G06F16/55 |
代理公司: |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6 | 代理人: | 杨钊霞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异常 事件 检测 管理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智能道路异常事件检测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现场道路摄像头组(401)、后台服务器(402)、应用程序接口(403)、道路异常事件管理平台(404);所述现场道路摄像头组(401)通过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与后台服务器(402)连接,道路异常事件管理平台(404)通过互联网TCP/IP协议调用预编好的应用程序接口(403)发送和接收后台服务器(402)数据;
所述现场道路摄像头组(401),用于实时采集道路现场图片;
所述后台服务器(402),预置基于深度学习训练两种CNN卷积神经网络,针对采集的现场道路图片进行道路异常事件检测和数据存储;
所述应用程序接口(403),用于道路异常事件管理平台(404)与后台服务器(402)的网络连接通道;
所述道路异常事件管理平台(404),用于查看和处理道路异常事件预警信息;
所述基于深度学习训练两种CNN卷积神经网络包括:
用于分割图片路面部分的卷积网络:
第一卷积层,名称Road_L1,卷积核大小为7x7,共64层,后接最大池化层,最大池化层的池化核大小为3x3,第一卷积层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112x112;第一卷积层后接第二卷积组;
第二卷积组,该组命名为Road_L2_x,第二卷积组由三组卷积核组成,其中每组结构均为以下描述:1x1卷积核,共64层,后接3x3卷积核,共64层,后接1x1卷积核,共256层;第二卷积组各卷积核分别命名为Road_L2_1、Road_L2_2、Road_L2_3、……、Road_L2_8、Road_L2_9;Road_L2_1后接Road_L2_2,Road_L2_2后接Road_L2_3,以此类推;Road_L2_9后接最大池化层,池化核大小为2x2;第二卷积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56x56,第二卷积组后接第三卷积组;
第三卷积组,该组命名为Road_L3_x,第三卷积组由四组卷积核组成,其中每组结构均为以下描述:1x1卷积核,共128层,后接3x3卷积核,共128层,后接1x1卷积核,共512层;第二卷积组各卷积核分别命名为Road_L3_1、Road_L3_2、Road_L3_3、……、Road_L3_11、Road_L3_12;Road_L3_1后接Road_L3_2,Road_L3_2后接Road_L3_3,Road_L3_3后接Road_L3_4,以此类推;Road_L3_12后接最大池化层,池化核大小为2x2;第三卷积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28x28,第三卷积组后接第四卷积组;
第四卷积组,该组命名为Road_L4_x,第四卷积组由二十三组卷积核组成,其中每组结构均为以下描述:1x1卷积核,采样率为2,共256层,后接3x3卷积核,采样率为2,共256层,后接1x1卷积核,采样率为2,共1024层;二十三组卷积核分别命名为Road_L4_1、Road_L4_2、Road_L4_3、……、Road_L4_69;Road_L4_1后接Road_L4_2,Road_L4_2后接Road_L4_3,Road_L4_3后接Road_L4_4,以此类推;Road_L4_69后接最大池化层,池化核大小为2x2,第四卷积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28x28,第四卷积组后接空洞卷积空间金字塔池化层;
空洞卷积空间金字塔池化层,该组命名为ASPP_x,ASPP由四组卷积核和一个全局平均池化层组成,其中各结构均为以下描述:1x1卷积核,共256层,后接3x3卷积核,共256层,采样率为6,后接3x3卷积核,共256层,采样率为12,后接3x3卷积核,共256层,采样率为18,后接全局平均池化层;四组卷积核分别命名为ASPP_1、ASPP_2、ASPP_3;ASPP_1后接ASPP_2,ASPP_2后接ASPP_3;全局平均池化层池化核大小为2x2,第五卷积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28x28;
用于分割图片路面部分的卷积网络的所有卷积核输入均进行Batchnorm归一化处理,激活函数均使用Relu函数进行激活;
用于道路物体识别的深度卷积网络:
第一卷积层,名称Layer1,卷积核大小为3x3,共32层,第一卷积层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256x256;第一卷积层后接第二卷积组;
第二卷积组,该组命名为Layer2_x,第二卷积组由三个卷积核组成,其中每个结构为以下描述:3x3卷积核,共64层,卷积步长为2,后接1x1卷积核,共32层,后接3x3卷积核,共64层;三个卷积核分别命名为Layer2_1、Layer2_2、Layer2_3;Layer2_1后接Layer2_2,Layer2_2后接Layer2_3;第二卷积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128x128,第二卷积组后接第三卷积组;
第三卷积组,该组命名为Layer3_x,第三卷积组由一个卷积核和2组卷积核组成,其中第一个卷积核大小为3x3,共128层,卷积步长为2;后接2组卷积核均为以下描述:1x1卷积核,共64层,后接3x3卷积核,共128层;第三卷积组各卷积核分别命名为Layer3_1、Layer3_2、Layer3_3、Layer3_4、Layer3_5;Layer3_1后接Layer3_2,Layer3_2后接Layer3_3,Layer3_3后接Layer3_4,Layer3_4后接Layer3_5;第三卷积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64x64,第三卷积组后接第四卷积组;
第四卷积组,该组命名为Layer4_x,第四卷积组由一个卷积核和8组卷积核组成,其中第一个卷积核大小为3x3,共256层,卷积步长为2;后接8组卷积核均为以下描述:1x1卷积核,共128层,后接3x3卷积核,共256层;第四卷积组各卷积核分别命名为Layer4_1、Layer4_2、Layer4_3、……、Layer4_16、Layer4_17;Layer4_1后接Layer4_2,Layer4_2后接Layer4_3,Layer4_3后接Layer4_4,以此类推;第三卷积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32x32,第四卷积组后接第五卷积组;
第五卷积组,该组命名为Layer5_x,第五卷积组由一个卷积核和8组卷积核组成,其中第一个卷积核大小为3x3,共512层,卷积步长为2;后接8组卷积核均为以下描述:1x1卷积核,共256层,后接3x3卷积核,共512层;第四卷积组各卷积核分别命名为Layer5_1、Layer5_2、Layer5_3、……、Layer5_16、Layer5_17;Layer5_1后接Layer5_2,Layer5_2后接Layer5_3,Layer5_3后接Layer5_4,以此类推;第三卷积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16x16,第五卷积组后接第六卷积组;
第六卷积组,该组命名为Layer6_x,第六卷积组由一个卷积核和4组卷积核组成,其中第一个卷积核大小为3x3,共1024层,卷积步长为2;后接8组卷积核均为以下描述:1x1卷积核,共512层,后接3x3卷积核,共1024层;第四卷积组各卷积核分别命名为Layer6_1、Layer6_2、Layer6_3、……、Layer4_8、Layer4_9;Layer6_1后接Layer6_2,Layer6_2后接Layer6_3,Layer6_3后接Layer6_4,以此类推;第六卷积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32x32,第六卷积组后接Layer7_x输出层;
第一输出组,该组命名为Layer7_x,第一输出组由3组卷积核和一个卷积核组成,其中3组卷积核均为以下描述:1x1卷积核,共512层,后接3x3卷积核,共1024层;后接1x1卷积核,共255层;第一输出组各层分别命名为Layer7_1、Layer7_2、Layer7_3、……、Layer7_6、Layer7_7;Layer7_1后接Layer7_2,Layer7_2后接Layer7_3,Layer7_3后接Layer7_4,以此类推;第二输出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8x8,第一输出组后接第二输出组;
第二输出组,该组命名为Layer8_x,第二输出组上接Layer7_5,由一个卷积核、上采样层、拼接层、三组卷积核和1个卷积核组成,其中第一个卷积核大小为3x3,共256层;后接上采样层,扩大一倍特征尺寸;后接拼接层,与Layer5_5拼接;后接3组卷积核均为以下描述:1x1卷积核,共256层,后接3x3卷积核,共512层;后接1x1卷积核,共255层;第二输出组各层分别命名为Layer8_1、Layer8_2、Layer8_3、……、Layer8_9、Layer8_3、Layer4_10;Layer8_1后接Layer8_2,Layer8_2后接Layer8_3,Layer8_3后接Layer8_4,以此类推;第二输出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16x16,第二输出组后接第三输出组;
第三输出组,该组命名为Layer9_x,第三输出组上接Layer8_8,由一个卷积核、上采样层、拼接层、三组卷积核和1个卷积核组成,其中第一个卷积核大小为3x3,共128层;后接上采样层,扩大一倍特征尺寸;后接拼接层,与Layer4_5拼接;后接3组卷积核均为以下描述:1x1卷积核,共256层,后接3x3卷积核,共512层;后接1x1卷积核,共255层;第二输出组各层分别命名为Layer9_1、Layer9_2、Layer9_3、……、Layer9_3、Layer3_10;Layer9_1后接Layer9_2,Layer9_2后接Layer9_3,Layer9_3后接Layer9_4,以此类推;第三输出组输出特征图大小为16x16;
用于道路物体识别的深度卷积网络的所有卷积核输入均进行Batchnorm归一化处理,激活函数均使用leaky relu函数进行激活,无特殊说明,卷积步长均为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云南览易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大学;云南览易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003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洋葱切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劣化度分析的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