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初期雨水和农田退水的农业灌溉回用生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0342.8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2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杜宏伟;覃光雄;谭秀琴;张宗尧;于晓巍;王龙乐;钱钰;崔飞剑;李小宝;魏东洋;房怀阳;曾凡棠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E03F1/00;A01G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5105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初期 雨水 农田 农业 灌溉 生态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初期雨水和农田退水的农业灌溉回用生态系统,整个生态塘系统采用“分区”的原则实施,将主系统分为废水收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农田灌溉回用系统及河流生态补水系统四个子系统。其中处理系统采用“分级”原则对废水进行处理,将整个废水处理系统分为浮水植物兼性厌氧区、曝气增氧区、淹没式生物填料模块增氧区、沉水植物充氧区四级。整个生态塘系统具有生态坝、泵站、格栅、曝气机、水生植物、生物填料等构筑物组成,可实现雨水与农田退水等稳定净化与存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处理初期雨水和农田退水的农业灌溉回用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
近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计划》,计划支出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2020年底前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 85%、95%左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迎来投资机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从新增污水处理规模看,全国城市新增污水处理规模为2608万立方米/日。各城市分布情况,广东、浙江和黑龙江新增污水处理规模最多,分别达到了232.5万立方米/日、173.2万立方米/日和152.0万立方米/日。新增污水处理规模在100万立方米/日以上的城市包括:北京、湖南、四川、辽宁、江苏、广西、湖北、安徽、广东、浙江和黑龙江。这些地区对污水处理的市场需求将比较明显,投资机会较大。
目前很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都从城市下水管道流向河道,尤其在雨季来临后对下游容易造成洪涝危害还污染了下游水源,因此针对这种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以及雨水的混合废水,目前还没有较好的净化和重复利用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初期雨水和农田退水的农业灌溉回用生态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处理初期雨水和农田退水的农业灌溉回用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收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农田灌溉回用系统及河流生态补水系统四个子系统:
废水收集系统:所述废水收集系统主要用于对进入生态塘水质收集与数据采集,利用数学模型计算进入生态塘内的初期雨水或农业面源污染水量,从而确定生态闸坝需要的最佳高度;
废水处理系统: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兼性厌氧区、曝气增氧区、曝气沉浸式填料区、充氧区,所述兼性厌氧区设有浮水植物区,通过浮水植物使消耗并减少池水的氧含量,为厌氧微生物提供厌氧环境;所述曝气增氧区高度低于兼性厌氧区,曝气增氧区与兼性厌氧区的过度处设有用于增加进入曝气增氧区内池水的含氧量的水车;所述曝气沉浸式填料区用于固定沉积物,有效降低池内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含量,并减少再悬浮,降低水体内源负荷;所述曝气充氧区内种植有用于降低池水浑浊度和吸收池水营养物质、降低池水富营养化的沉水植物,所述沉水植物用于降低池水浑浊度和吸收池水营养物质,降低池水富营养化,从而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保障生态系统发挥降解污染功能;
农田灌溉回用系统:将经过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兼性厌氧区与曝气增氧区处理后的污水经过引流至农田,进行回田灌溉,先将兼性厌氧区与曝气增氧区处理后的污水引流至农田灌溉用的集水池,再对通过水渠引流至各块农田中;
河流生态补水系统:将经过充氧区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监测,监测合格后在旱季可排放至河道中,以补充河道水源,用于河道下游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03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弧氧化膜层的封孔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固废制备超轻陶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