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搬运设备的新型对插式手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0452.4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1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廖羽;孙英勃;查文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紫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75 | 分类号: | B66F9/075;H01R13/639;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昕华汇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6 | 代理人: | 崔雅丽 |
地址: | 231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湖光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搬运 设备 新型 手柄 安装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搬运设备的新型对插式手柄安装结构,包括搬运设备主体、安装在搬运设备主体上的手柄杆以及安装在手柄杆顶部的手柄本体,所述后壳内开设有母端固定槽,所述母端固定槽内设置有母端固定座,所述母端固定座内设置有固定卡簧,所述固定卡簧内设置有通讯母端子,所述通讯母端子与手柄本体内线束电性连接,所述手柄杆内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两端分别开设有若干与卡簧配合的卡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公端固定座,所述公端固定座两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螺母所述公端固定槽内设置有通讯公端子。本发明通过固定卡簧实现手柄本体和手柄杆紧固,在拆卸时只要用标准卡钳工具将卡簧夹紧即可拆卸,无需拆解手柄前后壳,简单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搬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搬运设备的新型对插式手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搬运设备常见的有电动搬运车,电动堆高车等,在仓储物流和生产加工车间普遍的使用,由于其带有电动助力,降低了搬运的劳动量,提高了搬运的速度,电动搬运设备一般通过手柄和手柄杆来控制和操作。传统手柄的安装方式是,首先将手柄前后盖打开,然后将手柄内和手柄杆内的线束端子相连,端子连接好以后,在将手柄后壳与手柄杆有螺栓固定,最后在将手柄前壳与后壳有螺栓固定,这种结构存在很多的缺点:手柄和手柄杆内的线束很多,线束之间需要一一对应连接,连接过程复杂,由于手柄杆内线束制作存在预留或是误差,手动对接比较费力,如端子所连线束之间有缠绕情况,在使用中会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容易使搬运设备将无法使用,在更换手柄时,需要将手柄前后壳拆开,将线束一一分离,新手柄再重复一遍安装过程,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动搬运设备的新型对插式手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其拆装方便、更便于更换和维护,同时避免了端子之间误插和接触不良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搬运设备的新型对插式手柄安装结构,包括搬运设备主体和安装在搬运设备主体上的手柄杆以及安装在手柄杆顶部的手柄本体,所述手柄本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后壳内开设有母端固定槽,所述母端固定槽内设置有母端固定座,所述母端固定座顶端开设有两个上端固定孔,所述母端固定座底部两侧开设有若干底部固定孔,所述母端固定座内设置有固定卡簧,所述固定卡簧的上端设置有与上端固定孔配合的螺杆,所述固定卡簧中部开设有通讯孔一,所述固定卡簧内设置有通讯母端子,所述通讯母端子两侧开设有若干与底部固定孔配合的连接孔,所述通讯母端子与手柄本体内线束电性连接,所述手柄杆内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两端分别开设有若干与卡簧配合的卡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公端固定座,所述公端固定座两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螺母,所述公端固定座内开设有公端固定槽,所述公端固定槽内设置有通讯公端子,所述手柄杆两侧开设有与连接螺母配合的连接螺孔。
优选的,所述母端固定座一侧开设有不少于两个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底部两侧开设有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公端固定座两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尺寸与限位孔的尺寸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卡槽数量为四个,所述卡槽相对手柄杆中心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底部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底部固定孔均匀的分布在通讯母端子的四角。
优选的,所述卡簧中部开设有拆卸孔。
一种电动搬运设备的新型对插式手柄安装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将螺杆对应上端固定孔插入,将卡簧插入到母端固定座内;
步骤S2:从母端固定座上部将螺母拧入螺杆,通过螺母将卡簧固定在母端固定座内;
步骤S3:将通讯母端端子插入到卡簧内,通过螺钉将通讯母端子和母端固定座拧紧;
步骤S4:将手柄本体的前壳打开,将手柄本体内的线束与通讯母端子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紫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紫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04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界面装置和车辆
- 下一篇:车辆平顺性模拟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