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斛内生巴登鲁希拉菌SP-YTie-7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2125.2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3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范蓓;刘佳萌;王凤忠;孙晶;贾宁;孙玉凤;王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0;A01P3/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钱云 |
地址: | 10019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斛 内生巴登鲁希拉菌 sp ytie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石斛真菌病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斛内生巴登鲁希拉菌SP‑YTie‑7及其应用。本发明中所提供的巴登鲁希拉菌(Rouxiella badensis)SP‑YTie‑7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776。该菌株及其发酵上清液和菌体的萃取物对石斛病原真菌罗尔阿太菌(Athelia rolfsii)和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um roridum)均具有优异的抑菌活性,在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及其他抗菌相关领域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为微生物源农药的进一步研制和开发提供了优良的基础菌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斛真菌病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斛内生巴登鲁希拉菌SP-YTie-7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含有丰富的多糖、生物碱、酚类等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清热止痛、抗肿瘤、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药用功效,对神经系统和糖脂代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该属多种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被收做药用,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被《中国药典》所收录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cinale)、霍山石斛(Dendrobiumhuoshanense)、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和流苏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等。野生石斛生长缓慢、自身繁殖能力低、数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近几年来,石斛种苗繁育和人工栽培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人工栽培石斛易发生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对其产量和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石斛病害的防治,是人工栽培石斛规模化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多使用化学农药对石斛病害进行防控,但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其残留对人、畜都有危害,并且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生物防治方法则不具有上述缺陷,因此石斛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本发明中的巴登鲁希拉菌SP-YTie-7(Rouxiella badensis DSM 100043T,99.41%)最相似的菌株为DSM 100043T(CIP 111153T,strain 323T),该菌株是2017年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泥炭沼泽或沼泽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新菌株,而鲁希拉菌属(Rouxiella)为2013年从新生儿肠外营养袋中分离得到,目前对其活性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为了推进石斛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斛内生巴登鲁希拉菌SP-YTie-7及其应用。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巴登鲁希拉菌(Rouxiella badensis)SP-YTie-7,该菌株于2019年11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分类命名为Rouxiella badensis,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776。
巴登鲁希拉菌(Rouxiella badensis)SP-YTie-7的16S rDNA的GenBank号为MK389432。巴登鲁希拉菌(Rouxiella badensis)SP-YTie-7的16S rDNA与巴登鲁希拉菌(Rouxiella badensis)DSM 100043T的同源性为99.41%。
巴登鲁希拉菌(Rouxiella badensis)SP-YTie-7为从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鲜茎内部分离得到的石斛内生细菌。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在YIM38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生长pH为7.2。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菌剂,其含有所述的巴登鲁希拉菌(Rouxiella badensis)SP-YTie-7。
所述菌剂可以为液体菌剂或固体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21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