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播通信方法及组播通信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2223.6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9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1 | 分类号: | H04L12/801;H04L1/16;H04L1/1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邱云雷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播通信方法及组播通信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实现通信设备卡间和堆叠设备间的信息同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需要进行信息同步的对象通过系统号和线卡号进行标识。发送端学习接收端的标识信息,发送包含目的系统号和目的线卡号的数据包。接收端接收数据包,并判断是否返回确认包;发送端判断是否收到所有需返回的确认包,若是,则标记通信结果成功。本发明中的组播通信方法能解决通信时延过长以及带宽和CPU资源占用过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播通信方法及组播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通信设备中主用主控与备用主控之间、主用主控与业务线卡之间以及堆叠场景下不同设备的主用主控之间均有信息同步的要求。
而现有技术是通过单播方式逐一向通信设备内线卡(主用主控和备用主控本质上也是线卡)或堆叠成员设备内线卡进行配置下发、动态表项同步,这样会造成以下问题:一是通信延时过长,不能满足上层应用对通信时延的要求。比如,CFM(Connectivity FaultManagement,连接故障管理)、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双向转发检测)等快速检测协议超时时间最大为秒级,如果这些操作通信延时过长就会导致这些协议超时、断链,影响业务。二是管理通道带宽占用,尤其是在大路由/ARP/MAC地址等表项的瞬时刷新的情况下会导致管理通道带不足,产生丢包、重传。三是过多占用CPU资源,多次单播数据的发送会占用CPU资源,让有限的CPU资源无法处理更高优先级的事件,进而导致业务中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通信时延过长以及带宽和CPU资源占用过多的组播通信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播通信方法,用于实现通信设备卡间和堆叠设备间的信息同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需要进行信息同步的对象通过系统号和线卡号进行标识;
发送端学习接收端的标识信息,发送包含目的系统号和目的线卡号的数据包;
接收端接收数据包,并判断是否返回确认包;
发送端判断是否收到所有需返回的确认包,若是,则标记通信结果成功。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端接收数据包,并判断是否返回确认包,具体包括:
接收端判断数据包中的目的系统号和目的线卡号是否包括自身,若是,则返回确认包,否则丢弃。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端还记录所发送的目的系统号和目的线卡号信息,以用于失败重传。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端发送包含目的系统号和目的线卡号的数据包时,还启动等待接收端回应的定时器,并为定时器设置最大重发次数,若发送端未收到所有需返回的确认包,当定时器超时且重发次数小于最大重发次数时,发送端继续对未返回确认包的对象进行数据重发,当定时器超时且重发次数大于最大重发次数时,标记通信结果失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发送端收到接收端返回的一确认包时,根据该确认包中记载的线卡号,删除所记录的对应的目的线卡号信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发送端收到所有需返回的确认包时,取消定时器,标记通信结果为成功。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端通过线卡位图标示需要接收数据包的对象,并通过相应的位图值指明该对象的线卡号。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通信时延过长以及带宽和CPU资源占用过多的组播通信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22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