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介质高阻隔共挤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2610.X | 申请日: | 2020-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6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塑新材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42;B32B27/38;B32B7/12;B32B27/20;B32B27/30;B32B27/34;B32B27/32;B32B27/22;B32B33/00;C08J5/18;C08L61/06;C08L63/00;C08K1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航璞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98 | 代理人: | 周方建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阻隔 共挤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介质高阻隔共挤膜,其特征在于,由基材层、抗介质层、增韧层、粘合层、内层共挤得到的复合薄膜;所述基材层为包装时与外界接触,所述抗介质层按照重量组份计包括:酚醛树脂30-40份、环氧树脂15-23份、环氧丙烯酸酯10-13份、过氧化二异丙苯4-6份、十八烷基胺纳米蒙脱土5-8份、纳米二氧化钛3-4份、纳米氧化锌2-3份、抗介质助剂1-3份、双氰胺4-6份、1-羟基环己基苯乙酮8-10份、油酰胺1-2份、羟基乙叉二膦酸5-7份、甲醇溶剂13-25份;
所述基材层为聚酰胺树脂和抗紫外助剂按重量比80:15制备而成;
所述增韧层按照重量组份计包括:聚丙烯15-20份、聚乙烯9-11份、增韧改性剂4-6份、抗氧化剂1-3份、乙烯基三胺4-6份、芥酸酰胺1-2份、丝素蛋白-聚氨酯水凝胶5-8份;
所述粘合层按照重量组份计包括:酚醛树脂30-40份、氧化淀粉3-5份、马来酸酐1-3份、腰果油10-14份、茶油5-8份、间苯二胺4-6份、乙醇溶剂12-24份;
所述抗介质助剂由聚氨酯、氧化锌粉和丙酮按重量比60-80:15-25:10-20混合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介质高阻隔共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紫外助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氨酯15-25份、聚苯硫醚6-9份、丙烯酸丁酯4-8份、纳米氧化锌3-6份、纳米二氧化钛1-4份、蒙脱土2-5份、凹凸棒石黏土1-5份、无机硅藻土2-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6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5份、聚磷酸铵1-4份、丙烯酰胺3-5份、过硫酸铵1-5份、水8-16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4-8份、丙三醇二乙酸酯3-6份、硅烷偶联剂KH-550 1-4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介质高阻隔共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紫外助剂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将聚氨酯、聚苯硫醚和丙烯酸丁酯混合均匀,升温至110-130℃,保温20-40min,接着加入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钛、蒙脱土、凹凸棒石黏土、无机硅藻土、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聚磷酸铵、丙烯酰胺、过硫酸铵、水、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丙三醇二乙酸酯和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继续升温至150-190℃,保温20-40min,接着于1500-2500r/min转速搅拌1-3h,接着于80-90℃干燥1-4h,接着粉碎成20-40目的粉末颗粒得到抗紫外助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介质高阻隔共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改性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玻璃鳞片15-25份、蒸馏水10-20份、马来酸酐4-8份、过硫酸铵2-5份、苯乙烯1-5份、木质纤维粉4-8份、黄麻纤维3-6份、氧化锌2-8份、多壁碳纳米管4-6份、二氯乙烷2-5份、硅烷偶联剂KH-560 1-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2-6份、羟基硅油4-8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介质高阻隔共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改性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玻璃鳞片、蒸馏水和马来酸酐混合均匀,然后升温至80-90℃,保温10-30min,然后加入过硫酸铵混合均匀,搅拌5-15min后加入苯乙烯混合均匀,接着于850-1250r/min转速搅拌50-70min,然后升温至85-95℃,抽提40-50h,接着于真空烘箱中,65-75℃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a;将木质纤维粉、黄麻纤维、氧化锌、多壁碳纳米管和二氯乙烷混合均匀,超声处理1-3h,接着加入物料a、硅烷偶联剂KH-560、过氧化二异丙苯和羟基硅油混合均匀,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20-40min,接着升温至80-90℃,回流20-30h,冷却至室温得到增韧改性剂。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抗介质高阻隔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基材层:将所述聚酰胺树脂以颗粒状加入挤出机中,经过挤出机挤出成型得到基材层;
S2、制备抗介质层:将所述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环氧丙烯酸酯、过氧化二异丙苯、十八烷基胺纳米蒙脱土、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抗介质助剂按照上述组份混合均匀,并在110-120℃恒温下,以150-250转/分钟机械搅拌1-3,之后依次加入所述1-羟基环己基苯乙酮、油酰胺、羟基乙叉二膦酸和甲醇溶剂,搅拌均匀后加入双氰胺成型30-60min,再利用造粒机进行造粒,挤出机挤出成型,得到抗介质层;
S3、制备增韧层:将所述聚丙烯、聚乙烯、芥酸酰胺、丝素蛋白-聚氨酯水凝胶按照上述组份混合均匀,并在50-60℃恒温下,以60-120转/分钟机械搅拌60-90min,之后依次加入所述增韧改性剂和抗氧化剂,搅拌均匀后加入所述乙烯基三胺固化成型30-60min,再利用造粒机进行造粒,挤出机挤出成型,得到增韧层;
S4、制备粘合层:将所述腰果油和茶油加入到所述乙醇溶剂中,以500-700转/分钟搅拌5-10min,得到油乳液;将所述油乳液加入到所述酚醛树脂和氧化淀粉中,以800-1000转/分钟搅拌10-20min,至完全融合,再依次加入所述马来酸酐和间苯二胺搅拌均匀后,固化30-60min,经造粒机进行造粒,挤出机挤出成型,得到粘合层;
S5、共挤成膜:按照基材层、抗介质层、增韧层、粘合层和内层这种次序进行叠放,得到复合膜,将所述复合膜通过挤出机挤出成型,即得抗介质高阻隔共挤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塑新材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中塑新材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261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压型潜水泵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模具行位镶件加工用精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