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体口味异常变化的疾病认知自学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3269.X | 申请日: | 202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3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杜登斌;杜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吾征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G06F16/903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李季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沁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体 口味 异常 变化 疾病 认知 自学习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人体口味异常变化的疾病认知自学习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人体口味变化信息以及对应疾病信息,作为原始数据集;自学习模块,用于通过类别不平衡分类方法对原始数据集进行训练,根据该训练结果对原始数据集进行扩充,获取扩充后的原始数据集作为第一数据集;匹配模块,用于建立向量空间模型,获取待诊断人体口味变化信息,通过向量空间模型计算待诊断人体口味变化信息与第一数据集的相似度;预测模块,用于对待诊断人体口味变化信息进行预测。本发明通过利用类别不平衡分类方法以及向量空间模型能够自学习对系统数据库进行更新,同时能够快速与人体口味变化进行诊断预测,提高了速度与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体口味异常变化的疾病认知自学习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舌爱好。比如有的人喜欢吃甜的,有的人喜欢吃酸的,如果有一天吃什么东西都味同嚼蜡,那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相反,如果短期内口味突然变了,嘴里经常感觉有异味,比如泛酸、口苦、发甜等,那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常常是患有某种疾病或者健康状况出来问题的信号。
目前,传统的人体口味认知疾病的方法还是依靠中医的“望闻问切”,也就是先通过医生的询问,初步判断情况,然后通过仪器的检查来得到最终的检查结果,但是这样不仅检查过程繁琐,而且耗费时间,极大影响用户体验,所以亟需一种基于人体口味异常变化的疾病认知自学习系统,能够快速实现人体口味认知疾病。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人体口味异常变化的疾病认知自学习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通过建立空间向量模型来提高口味和对应疾病之间的信息检索速度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口味异常变化的疾病认知自学习系统,所述基于人体口味异常变化的疾病认知自学习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人体口味变化信息以及对应疾病信息,并将该人体口味变化信息以及对应疾病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并作为原始数据集;
自学习模块,用于通过类别不平衡分类方法对原始数据集进行训练,获取训练结果,根据该训练结果对原始数据集进行扩充,获取扩充后的原始数据集作为第一数据集;
匹配模块,用于建立向量空间模型,获取待诊断人体口味变化信息,通过向量空间模型计算待诊断人体口味变化信息与第一数据集中人体口味变化信息的相似度;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相似度从第一数据集查找出对应疾病信息,并对待诊断人体口味变化信息进行预测。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数据获取模块包括数据信息记录模块,用于获取人体口味变化信息以及对应疾病信息,所述人体口味变化信息包括:人体口味信息以及症状特征信息,所述人体口味信息包括:口酸、口甜、口苦以及口干,所述症状特征信息包括:舌燥、头疼、乏力以及胃疼,所述对应疾病信息包括:疾病知识以及疾病症状特征信息,所述疾病知识包括:单纯性口臭病以及免疫、脏腑功能失调口臭病,所述疾病症状特征信息包括:舌苔厚腻、口苦、气短、胸闷以及肠胃不适。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数据获取模块包括分类存储模块,用于根据人体口味变化信息建立不同数据集,将对应的症状特征信息以及疾病信息存入数据集中,并将该数据集作为原始数据集。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自学习模块包括训练模块,用于从原始数据集中随机提取部分数据集作为待筛选数据集,从待筛选数据集中提取少数样本数据,将该少数样本数据作为人工样本添加到原始数据集中,将添加后的原始数据集作为混合数据集,通过分类器对该混合数据集进行分类训练,获取训练后的待判断数据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吾征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吾征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32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