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度含氰废水资源回收及中间产物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3715.7 | 申请日: | 2020-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8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迟崇哲;降向正;刘影;邱陆明;朱军章;王莹;丁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1/13;C02F11/10;B01D53/78;B01D53/54;C02F101/18;C02F101/20;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废水 资源 回收 中间 产物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浓度含氰废水资源回收及中间产物的处理方法,属于环保领域资源利用方法。针对含高浓度氰化物和重金属的含氰废水,采用化学法回收氰化物、铜、铁等有价物质,中和除杂,最后采用物理法固液分离,处理后的尾液及回收的含高浓度氰化物的吸收液回用于氰化工艺,含有价物质的尾渣进行除杂,满足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优点是处理后的含氰废水中氰化物和重金属的浓度较低,循环利用时不影响氰化工艺指标,同时回收利用含氰废水中的氰化物、铜、铁等有价物质;使中间产物无害化和资源化,达到了作为生产原料的要求合法出售或进一步提炼后综合利用,降低了堆存时的环境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资源利用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高浓度含氰废水资源回收及中间产物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氰化提金技术多年来一直是我国黄金行业应用的主要方法,氰化工艺最终产生的含氰废水中一般含有较高浓度的氰化物和重金属,氰化物和重金属以络合物形态存在。含氰废水绝大部分循环利用,少部分处理后外排。含氰废水中高浓度的重金属会影响氰化工艺指标,同时增加废水处理难度和成本。据统计,国内外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有二十几种,根据处理后氰化物的产物可分为三大类型:①破坏氰化物、转化氰化物为低毒物和回收氰化物的方法。破坏氰化物的方法有碱性氯化法、二氧化硫—空气法、过氧化氢氧化法、芬顿技术氧化法、活性炭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电解法、高温分解法、吹脱曝气法、微生物分解法、自然降解法等;②转化氰化物为低毒物的方法有内电解法、铁盐沉淀法、多硫化物法等;③回收氰化物的方法有酸化回收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乳化液膜法、铜盐或锌盐沉淀法、废水或贫液循环法。这些方法有些已经用于工业生产,有些还处于试验室研究阶段。黄金行业常使用的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有碱性氯化法、酸化回收法、二氧化硫—空气氧化法、过氧化氢氧化法、自然净化法、臭氧氧化法。重金属去除方法一般采用化学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浓度含氰废水资源回收及中间产物的处理方法,目的是降低含氰废水中的氰化物和重金属的浓度,使含氰废水循环利用时不影响工艺指标,同时将含氰废水中的氰化物、重金属等有价物质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骤:
(1)废水中有价物质回收及循环利用
1)向高浓度含氰废水中加入pH值酸性调节剂,使重金属离子与氰化物、重金属离子与硫氰酸盐、重金属离子与重金属氰化物络合离子协同反应,形成含有沉淀物的溶液;
2)反应后溶液通过固液分离得到尾渣1及处理液1;
3)反应过程中氰化物会生成氰化氢气体,采用碱性溶液将氰化氢气体转变成含高浓度氰化物的溶液回用于生产工艺;
4)再向处理液1中加入高效捕铁剂,同时加入pH值碱性调节剂,使捕铁剂与处理液1中的铁氰化物、亚铁氰化物等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通过固液分离尾渣2及处理液2,处理液2全部循环利用;
(2)处理尾渣,实现尾渣资源化
1)将尾渣1与尾渣2分别预处理干燥,降低尾渣含水率;
2)将预处理干燥后的尾渣加热到一定反应温度,将尾渣中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污染物分解,实现尾渣解毒及尾渣中有价物质品位提升;
3)净化后的尾渣可进行资源利用和处置。
本发明所述步骤(1)的1)中,高浓度含氰废水含有高浓度氰化物、硫氰酸盐、铜、铁、锌。
本发明所述步骤(1)的1)中,加入pH值酸性调节剂为硫酸、盐酸或硝酸,调节pH值不高于5.0。
本发明所述步骤(1)的2)中,固液分离方式包括过滤拦截、重力沉降或离心分离。
本发明所述步骤(1)的3)中,采用碱性溶液包括氢氧化钠溶液、石灰乳或电石渣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3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