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景观模型建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4180.5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1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张颖;方涛;吴家胜;宋丽丽;吴荣晖;杨雪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景观 模型 建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景观材料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建筑模型材料存在不可再生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室内景观模型建材的制备方法,以香榧废渣为原料,再与无机高活性材料—膨润土混合,形成有机‑无机杂化型吸附材料,进而制备多功能景观模型建材。制备得到的建材成本低,吸附效果优越,质轻,功能多样,具有观赏价值,同时满足环保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景观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景观模型建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香榧是红豆杉科植物,中国原产树种,是一种典型的生物质植物。香榧不仅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而且深加工后的香榧系列产品可以应用在保健、医药、食品和环保等多个领域。然而香榧种子外面有一层很厚的肉质化外种皮,约占种子鲜重的50%~60%。香榧每年在深加工生产中产生的成千上万吨青果皮,均作丢弃处理,造成香榧资源的浪费,关于香榧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是香榧产区的一大难题。目前主要以垃圾填埋或焚烧等方式处理,因此利用废弃物香榧外种皮进行生物质精炼生产生物燃料、化学品和新型材料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能够满足市场对吸附材料的长期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膨润土是一种黏土岩,可分为钠基膨润土(碱性土)、钙基膨润土(碱土性土)、天然漂白土(酸性土或酸性白土),其中钙基膨润土又包括钙钠基和钙镁基等。膨润土具有强的吸湿性和膨胀性,可吸附8~15倍于自身体积的水量,体积膨胀可达数倍至30倍;在水介质中能分散成胶凝状和悬浮状,这种介质溶液具有一定的黏滞性、触变性和润滑性;有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对各种气体、液体、有机物质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可达5倍于自身的重量;它与水、泥或细沙的掺和物具有可塑性和黏结性;具有表面活性的酸性漂白土(活性白土、天然漂白土-酸性白土)能吸附有色离子。
膨胀微球(又叫发泡微球),外壳是由高分子聚合物(丙烯睛共聚物)组成,内部是碳氢化合物,在受热(80~200℃)情况下,外壳软化,碳氢化合物由液态气化,从而使外壳膨胀增大,去换外壳的高分子聚合物。当微球受热,达到构成壳体的热可塑性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壳体就会软化,具有了可塑性。由于微球内的低沸点芯材受热产生压强,从而引起微球外壳的膨胀。膨胀时,芯材产生的压力与树脂壁材由于拉伸产生的张力进行平衡。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芯材产生的压力越大,而树脂壁材为了平衡这种压力会继续拉伸,使得微球继续膨胀,并在一定温度下保持气球形态(稳泡),即使是温度降下来时,由于外壳冷却变硬,微球仍然能保持原有的状态。如果继续加热,壳体持续膨胀会导致壳壁继续变薄,当壳壁张力不足以抵消气体压力时,气体就会穿过壳壁扩散至壳体外,导致内部压力迅速变小,从而导致微胶囊回缩,形成多孔结构。
目前市场上建筑模型制作的材料很多,主要分三大类:化工类:石英玻璃、海绵、有机玻璃、三氯甲烷、油漆、工程塑料、合成塑性版、泡沫板、油泥、石膏、钢铁材料等等;植物类:木板、多层板、高密度板、竹条、纸板等;灯光类:LED灯,米泡等。其中,塑料、泡沫、石膏、钢铁材料、木材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这些材料绝大多数都不可再生、难以降解,从而造成建筑垃圾污染环境。基于此种现状,生物质材料取代传统建筑材料将成为大势所趋。
本发明运用这三种原料为主要材料,香榧加工废渣包括果皮、种皮、精油提炼废渣等,常作丢弃处理,因此价格低廉,可大大降低产品成本。这种杂化型的室内景观建模材料较一般吸附产品,成本低,吸附效果优越,质轻,功能多样,也更具观赏价值,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建筑模型材料存在不可再生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室内景观模型建材的制备方法,以香榧废渣为原料,制备得到的建材成本低,吸附效果优越,质轻,功能多样,具有观赏价值,同时满足环保要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室内景观模型建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多孔碳架材质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41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