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智慧交通太阳能路灯监测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4483.7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3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彭艳华;闫奕樸;唐傲;冯彪;梁智深;郭云峰;罗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S9/03 | 分类号: | F21S9/03;F21V33/00;H02J7/35;H02H7/18;H02J7/00;F21W13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泽云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智慧 交通 太阳能 路灯 监测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智慧交通太阳能路灯监测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灯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弧形灯臂、支撑杆、报警装置、视觉监测单元、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连接杆、灯杆基座、供电子系统、通信模块、工控机子系统与交互模块。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受阳光照射产生电能,由工控机子系统监测电路电压值和蓄电池的剩余容量;视觉监测单元实测所处路况,对感兴趣目标进行图像采集后传输到工控机子系统计算处理,根据监测到的信息及相应的交通法规进行判断和决策;交互模块和通信模块发送指令到工控机子系统,对各类参数设定值进行修改和调整,使交通法规与道路常情实时匹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路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慧交通太阳能路灯监测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随着道路的不断建设和经济飞速发展,道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愈显突出[1]。截止到2019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501.25万公里[2]。然而伴随着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便捷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交通事故带来的惨痛代价,特别以在弯曲道路或弯道与纵坡相结合的路段的车辆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而造成的特大交通事故更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统计2019年我国交通事故累计200114起,其中弯道因素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总数的六分之一[3]。因此,我国的公路交通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4]。
然而,现有的安全辅助标志多采用在拐角处安放透镜的形式,这就使得驾驶人在转弯之前需细致观察透镜反射的道路另一侧路况,但是一旦驾驶员精力不集中或环境视线差观察不清晰以及透镜表面出现划痕、破损等缺陷时,则无法为道路安全通行提供必要的辅助,并且据调研,现有的透镜大概需在50m范围内才可使驾驶员较为清晰的观察到路另一侧的路况,故而留给驾驶人员的思考与反应时间极为短暂。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交通安全辅助设备,对于提高公路弯道路段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给出检索的相关文献:
[1]高天柱.道路交通事故特点规律及预防研究[D].长安大学,2014.
[2]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R].北京:交通运输部,2019.
[3]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19年度)[R].北京: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19.
[4]王超深.公路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0。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智慧交通太阳能路灯监测系统及控制方法,为车辆的弯道安全通行提供了技术支持,保障了山区弯道车辆的安全通行,降低了弯道事故率。同时本系统用电设备均可由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的所发电能来提供,从而节约能源。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能起到智能化控制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智慧交通太阳能路灯监测系统,包括:太阳能路灯结构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太阳能路灯结构包括灯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弧形灯臂、支撑杆、报警装置、视觉监测单元、第一显示屏、第一连接杆、第二显示屏、第二连接杆、灯杆基座;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供电子系统、通信模块、工控机子系统与交互模块;
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设置在灯杆的顶部,并且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
所述视觉监测单元与所述工控机子系统连接,用于对感兴趣目标进行图像采集,并将图像通过工控机子系统进行判断和决策;
所述交互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所述工控机子系统连接,以对设备工作环节进行操作,并对事先设定的参数进行调整。
一种用于智慧交通太阳能路灯的控制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44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