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水自动分离流入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5354.X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涛;刘真信;崔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38 | 分类号: | E21B4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水 自动 分离 流入 控制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水自动分离流入控制器。装置主要由阀基座(1)和阀盖(2)两个部件组成。阀基座(1)设有流入通道(3),加速旋流腔室(4)加速流体,在导流槽(5)的作用下,流体切向进入旋流分离室(9),并在通过导水槽(6)、导油槽(11)将水和油分别导入水旋流腔室(7)、由分流挡板10围成的油流腔室(12),最后使得油水分别从出水口(8)、出油口(13)流出。本装置可自动分离油水,并经过多个增阻结构增加水相压降限制水相流动。对于已见水井可以起到限制水产出,实现稳油控水的目的,提高油井寿命。同时本装置不具备可动部件,可适用于砂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水自动分离流入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各向异性和天然裂缝等天然因素以及修井完井和注采等人工因素的影响。开发油藏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水脊进问题,这一问题缩短了油藏的无水采收期,使得整个井的含水上升加快,出现水突破,而水突破后的堵水作业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了油井产能优势的发挥和开采综合效益的实现,成为了制约高效开发底水油藏的关键之处。目前常见井下控水工具包括两类流入控制器(ICD及AICD)和ICV等,其中ICV需要下入光纤、传感器等,工具造价相对较高。而且AICD在底水突破前可以均衡剖面,延缓底水脊进,在底水突破后可以限制水的流动,较ICD完井更具优势。同时由于井下情况复杂且存在砂砾,对井下工具要求较高,不具备可动部件的井下工具才能有效避免砂卡。
因此,设计一种不含可动部件,可根据流体性质自动识别分离流体,并引导油和水通过不同的流道流出,同时还可增加水相压降限制其流动,最终实现油井控水的流入控制器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减少砂卡对装置性能的影响,提供一种可自动分离油水同时还可以增加水相压降,最终控制油井水产出的油水自动分离流入控制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油水自动分离流入控制器,主要包括阀基座1和阀盖2两个部件。阀基座1包括流入通道3以及与流入通道3相切的加速旋流腔室4,加速旋流腔室4出口通过导流槽5切向连接旋流分离室9,旋流分离室9外侧壁连通有导水槽6,水旋流腔室7和出水口8;旋流分离室9内部设置有由分流挡板10围成的油流腔室12,油流腔室12通过导油槽11与旋流分离室9相连,油流腔室12内部设置有出油口13。
优选地,流入通道3为突缩管,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矩形。
优选地,加速旋流腔室4流道截面积从流体进入加速旋流腔室4到进入导流槽5不断减小。
优选地,导油槽11与导流槽5垂直。
优选地,导水槽6与水旋流腔室7相切。
优选地,阀基座1设置有一个出油口13以及两个出水口8。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没有活动部件,安装方便,可用于出砂井,可实现油水进行自动分离分流。
2、水相流过流入通道3、加速旋流腔室4和旋流分离室9处产生的压力损失大于油相的压力损失,且水相会多一个在水旋流腔室7内产生的压力损失,因此过装置流体高含水时产生的压降远大于低含水时产生的压降,最终实现限制水产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阀基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各标记说明:
1-阀基座,2-阀盖,3-流入通道,4-加速旋流腔室,5-导流槽,6-导水槽,7-水旋流腔室,8-出水口,9-旋流分离室,10-分流挡板11-导油槽,12-油流腔室,13-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53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