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耳蜗钻孔手术辅助定位装置及其实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6180.9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0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黎建军;卓建业;武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王会祥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耳蜗 钻孔 手术 辅助 定位 装置 及其 实施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人工耳蜗钻孔手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耳蜗钻孔手术辅助定位装置及其实施方法,包括:外圆环、内圆环和钛球,内圆环套接于外圆环内,若干个钛球周向分布于外圆环的外圆;外圆环侧面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个固定孔,内圆环的一侧外表面设置与凹槽尺寸对应相等的凸台,所述凸台装入凹槽内,内圆环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三尖端,将人工耳蜗钻孔手术辅助定位装置的具有凹槽和凸槽一侧面向颞骨,进行颞骨的视觉注册,与手术机器人对接,与手术机器人共同进行电极植入通道的钻取,本发明实现在很小的创面上提供较多的参考标记点,减少颞骨伤害,精准的计算植入点的空间位置及角度,保证精度的同时还减少了二次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耳蜗钻孔手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耳蜗钻孔手术辅助定位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机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人工耳蜗是目前最成功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已经作为治疗中度至全度全聋的常规方法,不仅能普遍适用正常耳蜗,甚至对于一些畸形的耳蜗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是精巧、复杂的手术,特别是传统的电极植入手术对于医生的经验及操作能力要求极高。近年来,人工耳蜗的植入手术方式有了明显的进步,进一步的提出了微创人工耳蜗钻孔手术。传统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通过打开乳突表面暴露植入圆窗的方式来制造电极植入通道,而人工耳蜗钻孔手术是从人体的颞骨上直接钻取一条直达耳蜗鼓阶的通道。使用人工耳蜗钻孔手术可以更好的保护术后患者的残余听力。
由于人工耳蜗钻孔手术的要求,需要得出一条从颞骨外到耳蜗鼓阶的通路,又由于在这条通路中存在比较重要的神经组织结构如面神经、鼓索等,因此需要对患者的颞骨进行标定来得到患者的耳内的结构视图。手术中外科医生需要对病人的颞骨上注册标记点来实现外部结构的可视化,基本的做法是将乳突表面掀开,并植入至少四个钛钉,深浅各两个,通过高精度CT扫描注册之后的颞骨数据,得到钛钉和中耳内组织结构的相对位置,在手术中只需判断钛钉的位置,就可以得到耳内的组织结构的空间位置。
在进行人工耳蜗钻孔手术时,需要先判断钻孔点的初始位置即钻孔角度,这是通过高精度CT重建之后的图像使用计算机判断通过面隐窝的路径然后再直线映射到标定点(钛钉)平面来决定的。外科医生再通过计算得到的钻孔初始点与钛钉的相对位置,通过可以看得见的钛钉来进行通道的钻取。由于骨钛钉标定的技术难度和每次标定的随机性,会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钛钉标志空间位置太过单一,深度信息不能很好的反馈,计算出现误差使得钻孔路径迫害其他组织结构;二、过多的标定点会对颞骨不可避免的造成二次损伤。
如何准确的对颞骨上的标定点进行注册和减少标定时带来的二次伤害并且精准计算标志物与钻孔起始点的计算方式至关重要。现有医疗手段在进行人工耳蜗钻孔手术时,定位注册准备阶段都是使用钛钉来当作标志物,需要再深浅不一组织上进行种植标记点,对颞骨的伤害较大。现有的人工耳蜗钻孔手术定位时,通过钛钉来进行钻孔初始点的计算,没有对初始点精准的量化。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精准的计算植入点的空间位置及角度且可以减少颞骨伤害的人工耳蜗钻孔手术辅助定位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人工耳蜗钻孔手术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外圆环、内圆环和钛球,所述内圆环套接于外圆环内,若干个钛球周向分布于外圆环的外圆;
外圆环和内圆环,作用在于视觉注册过程中,颜色信息是最容易得到的一个特征,由于外圆环与内圆环形成的颜色差异,很容易通过图像得到内圆环的圆心坐标,通过圆心的坐标与人工耳蜗钻孔手术辅助定位装置的尺寸及内圆环上的第一尖端、第二尖端和第三尖端,通过内圆环上的标记点来计算植入点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外圆环沿圆周表面设置若干个圆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61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