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瓣膜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6295.8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1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孟磊;马剑翔;赵金红;李天竹;蔡文斌;李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诺心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瓣膜 输送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瓣膜输送装置,其包括外鞘、容纳在外鞘中的外轴、在内部穿过外轴的中轴、在内部穿过中轴的内轴;在瓣膜输送装置的远侧端,外轴与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连接,中轴与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连接,内轴与头锥结构连接;在瓣膜输送装置的近侧端,外轴和中轴与近端控制组件连接,内轴与头锥控制组件连接;近端控制组件使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靠近或远离,远离时能够装载瓣膜支架,靠近时能够改变已装载的瓣膜支架的形态;头锥控制组件使头锥结构在远侧位置与近侧位置之间移动,在近侧位置处与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配合固定瓣膜支架的心房端,在远侧位置处释放瓣膜支架的心房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心尖二尖瓣瓣膜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二尖瓣瓣膜为可植入心脏内代替人体原有二尖瓣瓣膜,能使血液单向流动,具有天然心脏瓣膜功能的人工器官。当心脏瓣膜病变严重而不能用瓣膜分离手术或修补手术恢复或改善瓣膜功能时,则须采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换瓣病例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马凡氏综合症等。
中国目前大约有2000万心脏二尖瓣反流患者。目前国内标准的二尖瓣瓣膜手术是开放性的胸骨切开术,使用体外循环机使心脏停跳,植入机械型或者生物型人工瓣膜,其中人工生物瓣膜为中心血流型,接近于正常人工瓣膜功能,血流动力学性能良好,对血液成分破坏极少,血栓栓塞发生率低,术后无需终身抗凝,从而避免因抗凝药物逾量引起的出血并发症。虽然生物型人工瓣膜置换技术比较成熟,长期耐久性经过临床验证,但是手术难度极大,创伤较大,大部分患者处于服药无法根治,而开胸进行二尖瓣修复的手术过程中又存在极高风险的两难境地。
目前用于植入人工二尖瓣瓣膜的另一已知技术是切顶进路,在患者的胸壁上形成小切口,使瓣膜输送装置通过心尖前进,直到瓣膜到达植入位置,瓣膜支架通过输送装置进行释放,锚定到天然瓣膜处。这种植入方式的好处在于手术无需开胸,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是该手术过程中,对输送装置的要求较高,而现有的输送装置不能完全满足手术的需求,尤其是在经心尖入路后,输送装置释放过程较为复杂,瓣膜支架释放的准确性较低,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释放过程较为简单,瓣膜支架释放准确性高,对术者要求较低的经心尖二尖瓣瓣膜输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鞘,其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形结构,
外轴,其为中空管状结构,容纳在所述外鞘中,
中轴,其为中空管状结构,在内部穿过所述外轴,
内轴,其为杆状结构或中空管状结构,在内部穿过所述中轴;
其中,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远侧端,所述外轴与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连接,所述中轴与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内轴与头锥结构连接;
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近侧端,所述外轴和中轴与近端控制组件连接,所述内轴与头锥控制组件连接;
所述近端控制组件通过所述外轴和中轴使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相互靠近或远离;
当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相互远离时,能够装载瓣膜支架;当所述瓣膜心室端控制装置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相互靠近时,能够改变已装载的瓣膜支架的形态,便于后续释放瓣膜支架;
所述头锥控制组件通过所述内轴使所述头锥结构在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远侧端的方向的远侧位置与所述瓣膜输送装置的近侧端的方向的近侧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头锥结构处于近侧位置时,头锥结构与所述瓣膜心房端控制装置配合固定瓣膜支架的心房端;当所述头锥结构处于远侧位置时,释放瓣膜支架的心房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诺心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赛诺心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62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酸性磷酸转移酶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方法
- 下一篇:活体人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