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形LED离子风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6505.3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5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蔡坚锋;王长宏;熊子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子宽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led 离子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形LED离子风散热装置,包括弧形发射电极,所述弧形发射电极和高压供电源固定连接,所述高压供电源的底部和环形板状集电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发射电极和所述环形板状集电极为同轴心设置,所述弧形发射电极设于所述环形板状集电极的上方。通过弧状发射电极和环形板状集电极,弧状发射电极为高电压,环形板状集电极接地。当施加于发射电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压足够高时,离子风装置内部产生电晕放电现象,电晕效应产生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并与空气中的中性分子发生碰撞交换动量和能量,形成定向运动的离子风,由于发射电极为弧状,能有效产生均匀的离子风,从而实现对LED热源散热的效果,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形LED离子风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加上如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越趋小型化,使得电子器件的功率密度越来越高,对散热装置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LED自发光特性在工作时产生的高温会导致主波长发生偏移,光效下降、寿命缩短。
现有针对LED热源的散热方式多为自然对流式、风冷式等方式。但是自然对流所需空间大且散热效率低;风冷式需要依靠风扇,噪音大;热电制冷式所需成本过高。目前急需一种新型的散热方式克服传统LED热源散热方式的不足。
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离子风的产生和使用,通过离子风散热技术对LED热源的散热方式,有着体积小,散热效果好,节能静音,结构简单、无需运动部件的特点。但是目前的离子风散热装置的结构都比较复杂,而且没有发现针对环形LED热源发热的离子风散热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环形LED热源的离子风散热装置,用于简化传统离子风散热装置的结构,提高散热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形LED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发射电极,所述弧形发射电极和高压供电源固定连接,所述高压供电源的底部和环形板状集电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发射电极和所述环形板状集电极为同轴心设置。
可选的,所述弧形发射电极设于所述环形板状集电极的中心位置。
可选的,所述弧形发射电极和所述环形板状集电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8mm-15mm。
可选的,所述弧形发射电极和所述环形板状集电极之间的电压为±5kV~±10kV。
可选的,所述弧状发射电极的表面涂覆有石墨烯涂层。
可选的,所述环形板状集电极的上端面和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板状集电极的底部和LED热源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为中空的圆环形,所述弧形发射电极和所述高压供电源均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通风孔沿所述外壳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列。
可选的,所述通风孔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端面上的上通风孔和设于所述外壳侧面的侧通风孔。
可选的,所述通风孔处涂覆有二氧化锰MnO2催化剂层,所述二氧化锰MnO2催化剂层用于除去臭氧。
可选的,所述外壳的材质为绝缘导热材质,所述环形板状集电极的材质为铝合金。
可选的,所述环形板状集电极和所述LED热源之间涂覆有导热硅脂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65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监控接地电阻测试仪
- 下一篇:一种瞄准镜光轴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