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压塔顶油气洗涤脱氯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6798.5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7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崇刚;李立权;李和杰;邓矛;顾月章;郭为民;于凤昌;裘峰;钱锋;苗普;王宁;张紫菊;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压 塔顶 油气 洗涤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压塔顶油气洗涤脱氯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卧式罐体、旋流混合筒、气相出口、分水包、挡板和脱氯油出口;旋流混合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体和内筒体,内筒体固定于外筒体顶部封头下方,内筒体下端封闭,上端与外筒体顶部封头中心的油气入口连通,内筒体筒壁上从下至上、从无到有设置开孔,内筒体外壁与外筒体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有螺旋导叶。所述方法包括旋流接触洗涤、三相分离、水洗水循环等过程。本发明为后续装置构建稳定的、腐蚀可控的环境,降低后续装置的选材,延长装置的检修周期,未增加装置能耗,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领域,涉及油气中腐蚀性氯化物的洗涤脱除,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常压塔顶油气洗涤脱氯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原油的劣质化,原油中的硫、氮、氯等腐蚀性杂质含量显著增加,在加工过程中引起的诸多腐蚀问题已成为影响装置长周期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含氯原料油加工过程中水解或受热分解生成的HCl,在低温部位溶于凝结水形成有强腐蚀性的“盐酸”,或在有NH3存在的条件下生成NH4Cl。NH4Cl在冷凝冷却系统一方面以固体的氯化铵结盐形式析出,积聚后造成系统堵塞;另一方面,由于NH4Cl具有吸湿性,可以从气态流体中吸收水分,造成NH4Cl盐的垢下腐蚀。这类由氯离子引起的氯化铵结盐和盐酸腐蚀,导致设备的氯化铵盐堵塞、穿孔泄漏等失效事故,造成装置降量生产或停工处理,已成为影响炼化企业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的突出问题。加之常减压蒸馏装置往往处于炼厂流程的前端,非计划停工事故有可能导致全流程的停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常压塔顶氯化物腐蚀防护措施主要有注中和剂(胺)、注缓蚀剂、注水以及提高材料等级等措施。注水一方面将气相物流中氯吸收到水中避免氯化铵盐的形成,防止露点腐蚀,另一方面将已形成的氯化铵盐溶解到水中,以免堵塞管路和设备。因此降低系统中液相氯离子浓度,避免气相氯化铵结盐,成为控制系统腐蚀的关键。
针对常压塔顶油气的处理,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一般工艺流程是:温度为110~180度的油气引出常压塔顶后,进行注剂(包括注有机胺、缓蚀剂或中和剂)和注水,注剂注水后油气温度降至105~120度,再用换热器对油气进行取热,油气温度降至85~100度后进入回流罐。由于此处存在露点腐蚀,且腐蚀较为严重,往往会设置复线或备用设备以便检修。经过回流罐的分离作用,油相(部分)回流至常压塔或(部分)冷却后出装置,水相循环使用或出装置,气相冷却后进入后续处理。虽然采取了一定工艺防腐措施,但常压塔顶冷却系统氯化物腐蚀问题仍然较普遍较严重,防腐措施不能完全消除系统的腐蚀,且每年会投入较大药剂费用;加之原油切换频繁、操作不稳定时易出现露点漂移,导致管线、换热器腐蚀严重,造成检维修费用高,且常压装置位于整个炼油装置的前端,一旦停工有可能导致整个炼厂的停工,损失非常大。
目前注水往往采用注水喷嘴甚至无喷嘴直接将水注入油气管线或设备,由于注水管径相对油气工艺管线尺寸较小,注入的水无法均匀分散的与油气接触,注水效果得不到保障;对于正在服役的设备管线系统,由于采购、运输、存储等原因,炼油企业实际加工原油与设计加工原油往往有较大差别;同时,原油劣质化且加工油品切换较为频繁,工艺操作难以稳定,出现注水量不足、露点位置的前后漂移,使得已设的注水、注剂设施能力不足,原设计的设备管线、工艺防腐措施不能很好适应从而系统发生露点腐蚀、NH4Cl盐的垢下腐蚀、冲蚀等,对现有设备、管道带来较大的腐蚀风险。
目前,石油化工领域中降低含氯量的另一种方法是设置脱氯设备。中国专利CN209093016U(一种重整装置稳定塔顶不凝气脱氯设备)公开了一种重整装置稳定塔顶不凝气脱氯设备,塔顶气相通过该脱氯设备,在脱氯剂的作用下塔顶气中的氯离子得到脱除;中国专利CN204918487U(一种烷基化油脱氯设备)公开了一种烷基化油脱氯设备,通过设置两级脱氯罐,在脱氯剂的作用下使烷基化油中的含氯量降低。但是脱氯罐往往压降较大,一方面增加装置能耗,另一方面在常压塔顶这类操作压力较低的系统中并不适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67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