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回油背压增加机构的汽车转向器输入轴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7560.4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7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文卫平;冯强;周梦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08;B62D5/083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蔡昌伟 |
地址: | 43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回油背压 增加 机构 汽车 转向器 输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回油背压增加机构的汽车转向器输入轴,属汽车转向器技术领域。它由输入轴本体构成,输入轴本体的大径段圆周上设置有左向油槽组和右向油槽组,左向油槽组和右向油槽组的各油槽单元在输入轴本体圆周上呈相互间隔设置,左向油槽组和右向油槽组一端的输入轴本体上设置有左环槽,左向油槽组和右向油槽组另一端的输入轴本体上设置有右环槽。本发明通过左环槽、过油槽和左向油槽组,可有效增加阀芯回油背压和回油通道截面积,由此解决了“哒哒”异响声与“嘶嘶”噪音声。该具有降噪结构的汽车转向器阀芯总成具有结构简单,易加工,使用效果好,以及阀芯的兼容性、匹配性好的特点,提高了主机厂的满意度和终端消费者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回油背压增加机构的汽车转向器输入轴,属汽车转向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齿轮齿条汽车动力转向器在转向过程中,转向助力液压压力会上升,由于转向助力液压力与外部激励,转向器助力阀芯就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噪音:如,车辆在鱼鳞坑路和其它颠簸路面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激励传递到转向器,对转向器形成了逆向冲击,同时由于方向盘的惯量作用,使整个转向系统出现建压→压力释放→建压→压力释放→…… 的压力脉冲过程,压力释放过程中,油液对整个转向系统形成压力冲击产生振动,振动传递到人耳中就是“哒哒”的异响;
在液压助力式转向器车辆中,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液压油通过转向阀,在一定的压力、流量及温度下,在转向阀输入轴的阀口或油路的其他过渡区域产生气穴,从而发出可以被驾驶员听到“嘶嘶”噪音声。由于主机厂、消费者对质量和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使用现有状态输入轴的阀芯时。此异响会导致主机厂和消费者的严重抱怨。究其原因,受现有结构的限制,致使转向助力液压压力的上升,而现有结构无法对转向器腔体内的油压起到缓冲作用,导致出现转向噪音异响;传统的解决方式是在回油管上加装截流阀以增加回油压力达到解决上述异响噪音的目的,虽然取得了较好的解决效果,但回油压力会导致转向器中油封的抱紧力增加,致使油封与轴之间会出现摩擦异响的可能,同时存有油封被压溃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原有产品扭矩要求及其余零件不变的情况下,可有效增加阀芯回油背压和回油通道截面积,以缓解路面激励及转向器系统中的压力脉冲击,同时降低液压油通过阀口时的时速,进而减少气穴发生几率,从而解决“哒哒”异响声与“嘶嘶”噪音声的具有回油背压增加机构的汽车转向器输入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回油背压增加机构的汽车转向器输入轴,它由输入轴本体构成,输入轴本体为阶梯变径中空体,输入轴本体的大径段圆周上设置有左向油槽组和右向油槽组,其特征在于:左向油槽组由左向油槽单元A、左向油槽单元B、左向油槽单元C和左向油槽单元D构成,右向油槽组由右向油槽单元A、右向油槽单元B、右向油槽单元C和右向油槽单元D构成,左向油槽组和右向油槽组的各油槽单元在输入轴本体圆周上呈相互间隔设置,左向油槽组和右向油槽组一端的输入轴本体上设置有左环槽,左向油槽组和右向油槽组另一端的输入轴本体上设置有右环槽。
所述的左环槽外侧的输入轴本体圆周上间隔设置有输入轴键槽,输入轴键槽之间设置有凸台,凸台上设置有油孔A。所述的右环槽内装有密封圈,右环槽外侧的输入轴本体上设置有油孔B;
所述的油孔A和油孔B分别在输入轴本体圆周上呈90度均布,油孔A和油孔B分别与输入轴本体的中心孔连通。
所述的输入轴键槽和凸台数量分别为4个。
所述的右向油槽组的右向油槽单元A一端设置有有三角形的连通口,右向油槽单元A通过连通口与右环槽连通。
所述的左向油槽单元A、左向油槽单元B、左向油槽单元C和左向油槽单元D的一端分别呈凹陷状设置有过油槽,各左向油槽单元通过过油槽与左环槽连通。
所述的左向油槽组的左向油槽单元与油孔B呈一一对应状设置,一一对应的油槽单元与油孔B位于同一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75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抗裂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白及切片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