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源头雨污分流改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8451.4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1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尚伯忠;赵明江;袁林;孙铭远;李彬;张军军;王泓淳;付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300467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自***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源头 分流 改装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源头雨污分流改装设备,包括排污竖井,所述排污竖井底部水平延伸设置有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内铺设有一根雨水排放管道,所述排污竖井的一侧设有设备容纳空间,所述设备容纳空间内设有两个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前后对称布置,所述支撑立柱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前后贯通的转动配合孔,两个所述支撑立柱之间设有开口向上的雨水收集漏斗,所述雨水收集漏斗的一侧设有重力自动控制装置,所述雨水收集漏斗下方设有雨水接收装置,利用下雨初期收集到雨水的重力,利用简单的杠杆原理来进行控制雨水收集漏斗的开启,不需要额外的电力或者一些传感器也能实现自动化控制,既节省能源,又减少了人力的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水排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源头雨污分流改装设备。
背景技术
在城市水排放相关领域,城市的排水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活污水的排放,一种是雨水的排放,雨水和污水都属于城市排水工程,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城市污水分开收集,分开排放,以前比较旧的城市排水系统可能没有将生活污水和雨水分开进行排放,而是共用一条排水管道,一方面因为雨水是比较干净的水,可以直接排放至受纳水体;而污水是需要排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到受纳水体的。如果不分开收集,会造成雨季时,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方,直接将雨水排泄出去将会是一种浪费,其实雨水是一种比较干净的水源,经过水厂处理后可以用作生活用水,缓解水资源缺乏的现状。
但是一些地方没有单独设计建设用于雨水收集排放的设施,重新建设的话考虑到成本较高,施工周期也比较长,所以可以在原来污水排放设施上进行改造,添加一些设备,使其能够将雨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分流排放,便于将雨水回收处理并再次利用,也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源头雨污分流改装设备,针对原来雨污混合排放的旧设施进行一定的改造,实现雨污分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源头雨污分流改装设备,包括排污竖井,所述排污竖井底部水平延伸设置有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内铺设有一根雨水排放管道,所述排污竖井的一侧设有设备容纳空间,所述设备容纳空间内设有两个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前后对称布置,所述支撑立柱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前后贯通的转动配合孔,两个所述支撑立柱之间设有开口向上的雨水收集漏斗,所述雨水收集漏斗前侧靠近底端的位置固设有向前延伸的前支撑转轴,所述雨水收集漏斗后侧靠近底端的位置固设有向后延伸的后支撑转轴,所述前支撑转轴和所述后支撑转轴转动配合在所述转动配合孔内,所述前支撑转轴上固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固定设有重锤,所述后支撑转轴上固定设有控制杠杆,所述控制杠杆内具有前后贯通的滑槽;
所述雨水收集漏斗的一侧设有重力自动控制装置,所述雨水收集漏斗下方设有雨水接收装置
优选地,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固设在地面的雨水采集漏斗,所述雨水采集漏斗内放置有过滤网,所述雨水采集漏斗下端固设有雨水漏管,所述雨水漏管靠近所述雨水收集漏斗的一侧具有滑动配合槽,所述滑动配合槽使得所述雨水漏管内外相连通,所述雨水漏管内上下滑动设有开口向上的雨水控制滑杆,所述雨水控制滑杆底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小孔,所述雨水控制滑杆外侧固设有控制小轴,所述控制小轴滑动配合在所述滑动配合槽内,所述控制小轴上设有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滑动配合在滑槽内。
说明:所述小孔是用来根据雨量的大小控制雨水控制滑杆内雨水的存量,进而控制雨水控制滑杆能否下移,雨水控制滑杆下移最终将影响到雨水收集漏斗是否开启。
优选地,所述雨水接收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雨水斗箱,所述雨水斗箱靠近所述排污竖井的一侧设有滑动开口,所述雨水斗箱内设有过滤斗箱,所述过滤斗箱内设有斗箱过滤网,所述雨水斗箱底部连接设有排雨连通管,所述排雨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雨水排放管道相连通,所述排雨连通管靠近所述有排污通道的一侧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所述排雨连通管相连通,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污通道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84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分散型锚索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眼底低质量图片的智能优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