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人机共用的单轨吊机车风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8528.8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6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文;王君;杨光友;孙佳祥;文超;于磊;李卫杰;彭顺华;甘瑞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 | 分类号: | E21F1/1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张成 |
地址: | 553536***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人机 共用 单轨 机车 风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人机共用的单轨吊机车风门装置,它包含有门框,所述门框内通过合页一对称铰接有公门扇及母门扇,在公门扇的下部通过合页二铰接有门中门,在公门扇和母门扇的中间上部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单轨。该发明既解决了单轨吊机车使用单轨的无缝安装,保证单轨吊机车通过的同时,也保证了工作人员能够轻松安全打开门中门通过,大大降低了必须费力打开大风门时的安全隐患,单轨吊机车通过双开风门时,可通过门中门卸压后,同时比较轻松的打开双开风门后通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门,尤其涉及一种煤矿人机共用的单轨吊机车风门装置,属于煤矿通风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矿井通风设施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井下风流的流动方向,使其按照规定的路线流动,保证各个工作地点的有效风量,最终确保井下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通车风门是矿井通风设施中常见的一种,既要保证人员通行,也要保证机车通过,单轨吊机车引入后,需在巷道顶部安装单轨,不仅对巷道条件要求严格,对通车风门的要求更严格,风门打开后高、宽尺寸都必须满足单轨吊机车通过。故矿井对单轨吊机车通过的风门要求较高,一般通车风门尺寸必须在2.0m×2.0m以上,风门整体十分笨重,在通风负压的作用下,一般常人很难打开风门通过,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矿人机共用的单轨吊机车风门装置,在巷道合适位置设置大尺寸的双开风门,在双开风门中上部留设吊挂单轨的凹槽,保证单轨吊机车通过,在双开风门公门扇中下部设置门中门,方便行人通行,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煤矿人机共用的单轨吊机车风门装置,它包含有门框,所述门框内通过合页一对称铰接有公门扇及母门扇,在公门扇的下部通过合页二铰接有门中门,在公门扇和母门扇的中间上部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单轨。
所述公门扇和母门扇上均设有加强筋板。
所述公门扇和母门扇上均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对称布置于凹槽的两侧,在固定板上设有可左右滑动的活动板,活动板对称布置于单轨的两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巷道合适位置设置大尺寸的双开风门,在双开风门中上部留设吊挂单轨的凹槽,保证单轨吊机车通过,在双开风门公门扇中下部设置门中门,方便行人通行,工作人员需要空身通过风门时,可直接拉开门中门通过,单轨吊机车通过风门时,可通过门中门卸压后,同时打开双开风门后通过。本人机共用的单轨吊机车风门既解决了单轨吊机车使用单轨的无缝安装,保证单轨吊机车通过的同时,也保证了工作人员能够轻松安全打开门中门通过,大大降低了必须费力打开大风门时的安全隐患,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本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1~2所示,一种煤矿人机共用的单轨吊机车风门装置,它包含有门框1,所述门框1内通过合页一9对称铰接有公门扇2及母门扇3,在公门扇2的下部通过合页二10铰接有门中门4,在公门扇2和母门扇3的中间上部有凹槽5,凹槽5内设有单轨6。工作人员需要空身通过风门时,可直接拉开门中门4通过,单轨吊机车通过风门时,可通过门中门4卸压后,同时打开双开风门后通过。
进一步的,公门扇2和母门扇3上均设有加强筋板11。
进一步的,公门扇2和母门扇3上均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对称布置于凹槽5的两侧,在固定板8上设有可左右滑动的活动板7,活动板7对称布置于单轨6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8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