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灸弹射式进针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9960.9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3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卢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乐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3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灸 弹射 进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灸弹射式进针器,包括击发机构及深度调节机构,击发机构包括本体、击打件、蓄力弹簧以及活动握杆,调节部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呈长条状的外壳、引导块、弹性片以及推钮,外壳内形成有引导槽,引导槽内滑动的设置有引导块,定位标尺连接在引导块的下端,引导槽的上部内侧对称设置有止动槽,弹性片设置于引导块上,弹性片上设有向两侧延伸与止动槽卡合的卡凸,推钮设置在引导槽上且与引导槽内的引导块对应,推钮与弹性片的卡凸弹性接触,推钮的底部设有与卡凸嵌接的凹槽,定位标尺通过推钮控制卡凸与止动槽的卡紧和松开实现在引导槽内的固定和移动,设计合理、能够降低医务人员施针操作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针灸弹射式进针器。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中医学中采用针刺穴位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的技术含量极高,需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才能准确的找到穴位和经络,通过刺激穴位改善经络中的气的流向,进而达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拔毒泻热和防病保健的作用,一旦穴位错误不但会耽误患者的病情,严重的还会加重病情,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针灸不光是需要穴位准确,对于不同的身体位置、不同的穴位和病情的轻重,其针灸的深度也各不相同,由于其操作难度大,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施针。
对于医师需要有长年积累的经验,不仅诊断需要经验而且手法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对于经验不够老道的医者而言需要经过一个积累过程的训练,因此使得针灸疗法即使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明知针刺穴位仍然难以推广普及,若能够降低刺入的难度也能够实现针灸过程,因此而更加有利于针灸疗法的推广和大众化。
对于不同的身体位置、不同的穴位和病情的轻重,能够有效的控制针灸的刺入深度降低针灸施针难度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针灸弹射式进针器,本发明的设计合理、能够降低医务人员施针操作强度,能够对于不同的身体位置、不同的穴位和病情的轻重,选择适合的打击力度,使针灸能够快速的刺入穴位中,同时达到预定的深度,实现了精细化操作,有利于提高针灸治疗效果,结构稳定,使针灸针进针深度更加精准。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针灸弹射式进针器,包括击发机构及深度调节机构,击发机构包括本体、击打件、蓄力弹簧以及活动握杆,击打件通过转动轴与本体枢接,击打件由棘轮部和击打部组成,本体上设置有穿针孔,穿针孔内穿置有针灸针,针灸针的上端正对击打件的击打部,棘轮部和击打部之间设置有与转动轴配合的轴孔,击打部上设置有与蓄力弹簧配合连接的连接孔,击打件的棘轮部周缘设有多个棘齿,蓄力弹簧的一端与击打件连接,蓄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本体连接,活动握杆通过枢轴枢设于本体上,活动握杆内枢设有推挡结构,推挡结构推顶击打件的棘齿,带动击打件绕转动轴旋转并拉动蓄力弹簧,推挡结构与不同的棘齿配合使击打件具有不同的击打力度形成多个档位,当推挡结构与棘齿分离后,蓄力弹簧恢复原状,击打件撞击针灸针,深度调节机构连接在本体的外侧壁上,深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针灸针的作用于人体时刺入深度,深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部及定位标尺,调节部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呈长条状的外壳、引导块、弹性片以及推钮,外壳内形成有引导槽,引导槽内滑动的设置有引导块,定位标尺连接在引导块的下端,引导槽的上部内侧对称设置有止动槽,弹性片设置于引导块上,弹性片上设有向两侧延伸与止动槽卡合的卡凸,推钮设置在引导槽上且与引导槽内的引导块对应,推钮与弹性片的卡凸弹性接触,推钮的底部设有与卡凸嵌接的凹槽,定位标尺通过推钮控制卡凸与止动槽的卡紧和松开实现在引导槽内的固定和移动。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推钮与引导块的对应面上设置有引导柱,引导块上设置有与引导柱配合的引导孔,引导柱穿置在引导孔内,从而引导推钮的垂直移动。
上述的推钮的侧面设置有与引导槽的上部配合的防脱部,防脱部位于引导槽内,防脱部的纵向宽度大于止动槽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乐,未经卢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99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灸针进针器
- 下一篇:一种晶圆微结构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