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易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0953.0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4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黄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立峰 |
主分类号: | G06Q20/06 | 分类号: | G06Q20/06;G06Q20/22;G06Q20/38;G06Q20/40;G06Q4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蒋姗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易 处理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交易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加密通信技术领域。所述交易处理方法包括:构建付款交易;基于付款方私钥获得付款交易数字签名并存储;将付款交易及其数字签名广播至账本网络,以使收款方从账本网络接收付款交易及其数字签名,采用付款方公钥验证有效性后,构建与付款交易对应的收款交易,基于收款方私钥获得收款交易数字签名。该方法通过在付款方和收款方进行单式记账,付款方、收款方均只需要记录与自身相关的交易内容,并通过付款方、收款方以及账本网络的配合对记账内容进行数字签名验证,以保证交易内容的安全性,从而减少了交易记录的工作量,提高了交易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密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交易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复式记账法最早是由罗马人和中世纪早期中东的犹太人社区开创的。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1世纪,在经过几百年时间的缓慢演化发展后,于15世纪晚期逐步成熟,并开始大规模应用。也就是说其已经存在了1000年左右,大规模使用了500年左右。
复式记账法是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和负债的至少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动,而且增减的金额相等。因此,在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时,应当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关的至少两个账户中进行登记。这种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叫做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在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从编制会计凭证到登记账簿,都要运用复式记账。其奠定了现代商业的基础,是现代商业及其他组织记录金融交易的标准方法和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复式记账法有个明显的特点:对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要按规定的会计科目,至少在两个虚拟账户上相互联系地进行试算平衡。
复式记账法的日常使用场景中,绝大部分时候无法离开发票或收据、小票等其他会计凭证(后面我们用发票统一称呼这一类的会计凭证)。发票是指经济活动中,由出售方向购买方所签发并由购买方收取的业务凭证,其包括了诸如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名称、数量、单位、单位价格、交易日期等业务相关信息,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也是各相关机构检查的重要依据。为内部审计及核数,每一张发票都必须有独一无二的流水账号码,防止发票重复或跳号。简单来说,发票就是发生的成本、费用或收入的原始凭证。对于公司来讲,发票主要是公司做账的依据,同时也是缴税的费用凭证;而对于员工来讲,发票主要是用来报销的。
由于复式记账法上述特点以及其与发票间的关系,现有的复式记账法存在记账工作量大、记账效率低和相关发票实务繁琐、数字化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为以上所列原因,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易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消除复式记账法带来的各种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易处理方法,应用于付款方,包括:构建付款交易;采用付款方私钥对所述付款交易进行数字签名,获得付款交易数字签名;存储所述付款交易和所述付款交易数字签名;将所述付款交易和所述付款交易数字签名广播至账本网络,以使收款方从所述账本网络接收所述付款交易和所述付款交易数字签名,验证所述付款交易的有效性,并采用付款方公钥验证所述付款交易数字签名的有效性,在所述付款交易及所述付款交易数字签名的有效性通过验证后,构建与所述付款交易对应的收款交易,采用收款方私钥对所述收款交易进行数字签名,获得所述收款交易数字签名。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付款方和收款方只需要在本地记录与自己有关的交易,不必须要记录与其无关的交易,减少了交易记录工作量,提高了交易记录效率,同时采用公私钥进行交易信息的验证,实现了身份和交易的交叉验证和二次确认,缩减了造假空间,提高了交易安全性,并且不再需要开具纸质发票或收据,降低了记账成本。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账本网络规定的算法生成付款方私钥和付款方公钥,并保存所述付款方私钥和所述付款方公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立峰,未经黄立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09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