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震成像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1535.3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4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赵玉莲;王小卫;李斐;王孝;杨维;徐兴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4 | 分类号: | G01V1/34;G01V1/28;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单晓双;任默闻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成像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震成像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二维地震测线针对于全偏移距的共中心点道集地震数据和全偏移距速度谱;从所述共中心点道集地震数据中提取多个分偏移距组段,分别应用各个所述偏移距组段,得到所述目标二维地震测线对应的高陡构造地层的第一叠加成像结果;从各个所述分偏移距组段中,获取最佳的第一叠加成像结果对应的第一分偏移距组段,基于该第一分偏移距组段的分偏移距速度谱和所述全偏移距速度谱,生成所述全偏移距对应的目标叠加成像剖面图。本申请能够提高复杂高陡构造地层的地震成像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油气藏勘探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震成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藏勘探领域,高陡复杂构造及其油气藏十分重要,高陡复杂构造的准确成像是高陡构造及其油气藏地震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地震勘探向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发展,复杂构造的准确成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野外,地震数据大都是在不同偏移距的接收点上采集的。由于地下构造的复杂性,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随着偏移距的不同,传播路径及其经过的地层在横向和纵向上均存在着差异,有时该差异还很大,这必然会导致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常规叠加中所采用的道集是由不同偏移距组合而成的,叠加时大都是对整个共中心点道集采用相同的速度曲线,忽略了近道、远道和非双曲线等不同因素而造成的动态时差,以及不同偏移距道对动校正响应的差异,使校正后的道集内仍存在着剩余时差,从而影响共深度点的同相叠加。同时,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基于水平层状介质的共中心点叠加技术存在先天缺陷,主要是共中心点道集不再完全是共中心点下方的反射,而是来自不同构造部位的反射。对于高陡复杂构造的成像,共中心点道集不再完全是共中心点下方的反射,是无法准确求解高陡构造速度和实现同向叠加。因此,对于高陡复杂构造,共中心点道集不再完全是共中心点下方的反射,求解高陡构造速度和叠加成像的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地震成像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复杂高陡构造地层的地震成像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油气藏勘探的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成像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二维地震测线针对于全偏移距的共中心点道集地震数据和全偏移距速度谱;
从所述共中心点道集地震数据中提取多个分偏移距组段,分别应用各个所述偏移距组段,得到所述目标二维地震测线对应的高陡构造地层的第一叠加成像结果;
从各个所述分偏移距组段中,获取最佳的第一叠加成像结果对应的第一分偏移距组段,基于该第一分偏移距组段的分偏移距速度谱和所述全偏移距速度谱,生成所述全偏移距对应的目标叠加成像剖面图。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目标二维地震测线针对于全偏移距的共中心点道集地震数据和全偏移距速度谱,包括:获取目标二维地震测线针对于所述全偏移距的共中心点道集地震数据;根据所述共中心点道集地震数据,生成所述全偏移距速度谱。
进一步地,所述分别应用各个所述分偏移距组段,得到所述目标二维地震测线对应的高陡构造地层的第一叠加成像结果,包括:生成各个所述分偏移距组段各自对应的分偏移距速度谱;根据所述分偏移距速度谱,生成所述第一分偏移距组段的叠加成像剖面图;基于所述叠加成像剖面图,得到所述高陡构造地层的第一叠加成像结果,所述叠加成像剖面与第一叠加成像结果为一一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从各个所述分偏移距组段中,获取最佳的第一叠加成像结果对应的第一分偏移距组段,包括:从各个所述叠加成像剖面中,获取所述高陡构造地层的成像效果最佳的叠加成像剖面,将该叠加成像剖面对应的分偏移距组段作为所述第一分偏移距组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15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