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2756.2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7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付超;邓先生;应斯;伍罡;袁田;王琦;王欣盛;张锦;龚宇佳;方睿;杨国泰;魏志雄;黄小华;张春龙;姚艺新;张国兵;田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夏德政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导体 直流 电阻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电流电极装置和至少两个电位电极装置;其中,两个电流电极装置分别一一对应地且可拆卸地设置于电缆导体的两个端部,两个电流电极装置均用于与外接设备相连接,并向电缆导体提供电流,以形成电流回路;各电位电极装置间隔地且可拆卸地设置于电缆导体,每个电位电极装置均用于检测电缆导体的电位。本发明中,两个电流电极装置为电缆导体提供电流并形成电流回路,每个电位电极装置均检测电缆导体的电位,根据电流和电位即可计算出电缆导体的直流电阻,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的精准度,测量快速方便,提高了测试的工作效率,并可重复利用,同时,无需设置较大的体积,便于移动和携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对电力需求不断提升,高压及超高压、大截面电力电缆的需求越来越大。大截面的传输电能的导体是单线绞合紧压成股,多股再经过绞合紧压成圆形。在对大截面的交联绝缘电缆做导体直流电阻检测时,需要测量夹具将大截面的交联绝缘电缆导体夹持。传统的测量夹具采用高电导率的铜块,夹具包括两个弧形的夹体,导体夹设于两个弧形的夹体之间,再通过螺栓的拧紧使得夹体与导体充分接触,以完成测量系统的电气连接。然而,由于电缆导体的长度较长,为了准确测量,测量夹具的体积较大,使用过程比较笨重,不方便移动和携带,进而降低了测试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量夹具易降低测试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电流电极装置和至少两个电位电极装置;其中,两个电流电极装置分别一一对应地且可拆卸地设置于电缆导体的两个端部,两个电流电极装置均用于与外接设备相连接,并向电缆导体提供电流,以形成电流回路;各电位电极装置间隔地且可拆卸地设置于电缆导体,每个电位电极装置均用于检测电缆导体的电位。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每个电流电极装置均包括:均具有导电性的壳体、第一锁紧机构、第一接触机构和测量柱;其中,壳体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壳体套设于电缆导体的端部,并且,壳体的封闭端与电缆导体的端部相接触,壳体的外壁开设有用于安装端电极的安装孔;第一锁紧机构设置于壳体,用于使壳体与电缆导体相锁紧;第一接触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用于使壳体与电缆导体紧密接触;测量柱设置于壳体的外壁,用于与电流测量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第一接触机构包括:至少五个电流块和多个接触电极;其中,电缆导体为圆柱状,电缆导体包括:至少五个截面为扇形的分割导体;各电流块沿壳体的周向且可拆卸地设置于壳体的内壁,并且,每个电流块均与分割导体相接触;各接触电极均设置于壳体的封闭端的内壁且与各分割导体的端部相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每个接触电极与分割导体相接触的端部均设置有弹性件。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第一锁紧机构包括:至少五个第一锁紧螺栓;其中,壳体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五个第一螺纹孔,各第一锁紧螺栓一一对应地穿设且螺接于各第一螺纹孔,每个第一锁紧螺栓的端部均抵接于电流块,以通过电流块对电缆导体锁紧。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壳体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每个电位电极装置均包括:均具有导电性的筒体、第二锁紧机构和第二接触机构;其中,筒体的两端均为开口端,筒体套设于电缆导体的外部,筒体的外壁开设有用于与电位测量装置连接的测量孔;第二锁紧机构设置于筒体,用于使筒体与电缆导体相锁紧;第二接触机构设置于筒体的内壁,用于使筒体与电缆导体紧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27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