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底选择性热电转换CoMnSbV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62797.1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0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蓝碧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碧奇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18;C23C14/58;C23C14/16;H01L35/02;H01L35/20;H01L35/3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朱智杰 |
地址: | 21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底 选择性 热电 转换 comnsbv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底选择性热电转换CoMnSbV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是以玻璃、云母、单晶硅、氟化钙晶体、氯化钠晶体、溴化钾晶体、氟化镁晶体为基底,在磁控溅射镀膜机中,通过控制真空度,气体流量,靶基距离,沉积顺序及循环次数,退火温度等,制备CoMnSbV薄膜。CoMnSbV薄膜的热电优值具有基底选择性,最大热电优值可达2,适用于中等规模使用,如汽车废热发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底选择性热电转换CoMnSbV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寻求新的绿色能源成为当务之急,热电材料作为一种能有效实现热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新型功能材料,对环境绿色无污染而倍受青睐。材料的热电性能取决于热电优值ZT,ZT=α2σT/κ(其中,α为Seebeck系数,σ为电导率,T为温度,κ为热导率),ZT值越大,则材料的热电转换效率越高。采用霍尔效应测试仪测试薄膜室温下的电输运性能,通过热电系数测量仪等测量薄膜的Seebeck系数和变温电导率。
锡和硒是优良的热电材料,但由于它们像叠纸一样以多晶的形式存在,所以很难控制其晶体结构,这就导致热电效率难以实现。在材料上施加高温和高压是昂贵的,而且很难在理想的方向上叠加晶体。韩国标准与科学研究所(KRISS)开发了一种向特定方向生长硒化锡的方法,制备了tin-di-selenide薄膜,然后对其进行退火,使硒原子蒸发,生成硒化锡薄膜。晶体结构也被对齐,使得电子性能比以前提高了10倍以上(NatureCommunications, 2019, 10: 864)。
浙江师范大学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高纵横比、高导电性的镍纳米线。采用溶液混合浇铸和压铸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偏二氟乙烯(PVDF)/Ni NW复合膜。研究了不同掺量的Ni NW对聚偏氟乙烯/Ni NW纳米复合材料形貌、晶体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将优化制备的、具有高长径比和优异导电性的镍纳米线(Ni NWs) 与聚偏氟乙烯(PVDF)聚合物进行混合和模压成形,得到了具有优良热电转换性能的柔性聚合物复合材料。 研究表明,镍纳米线均匀分布在PVDF基体中。随着Ni NW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显著提高,在75% wt% Ni NW的情况下, 该复合聚合物的电导率呈现大幅度增加,其功率因数提升至24.31μWm-1 K-2,是PVDF基体功率因数的69倍。 虽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逐渐降低,但这种柔性热电膜仍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难能可贵的是,该聚合物材料展现出优良的柔韧性和机械性能,有望在可穿戴式和植入性电子设备中得到应用(Materials Design,2020,188:108496)。
金属及合金是一类性能优异的热电材料,有晶格取向的热电薄膜的热电性能要优于常规二维或三维热电材料。
热电薄膜的基底通常有玻璃、硅、氮化镓,以及柔性的塑料基底,热电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湿法(溶液法)或干法(真空沉积、球磨压片)等。
绝大部分热电薄膜对基底没有选择性,即在塑料、玻璃以及硅片上用同种方法制备的热电薄膜热电性能一致。
即使有部分报道显示,在硅上制备的热电薄膜,其热电性能较块体或粉末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未与其他基底制备的薄膜进行比较。
如何获得晶格取向的热电薄膜是本领域的技术难题。本领域的经验常识是晶格匹配度高,制备的热电薄膜的晶格取向就好,则热电薄膜的性能就高。
但上述经验不具有普适性,在塑料、玻璃、单晶硅、云母片上制备的Ag 掺杂ZnSb基热电薄膜,其热电性能与文献报道一致(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29: 312)。塑料、玻璃、是无定形材料,单晶硅、云母片的晶格常数分别为0.54nm、0.53nm。一种新材料在制备之前,无法知晓其晶格常数,即使通过现有理论估算其晶格常数,往往也不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碧奇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太仓碧奇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27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