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三维航线规划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3118.2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3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常安;姜明席;周文涛;贺春;李学刚;王金富;陈建民;陈振辉;何潇;杨雅麟;南杰胤;王松波;安杨;金岩;刘大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00 | 分类号: | G01C21/00;G01C21/2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01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激光雷达 数据 三维 航线 规划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三维航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三维空间信息,并对三维空间信息进行滤波处理以及排序处理,以分离出非地面信息以及地面信息,并构建规则化数字表面模型;
对所述数字表面模型进行直方图统计以及连通域分析以分别得到第一非电力点云数据和第一电力点云数据;
对所述第一非电力点云数据和所述第一电力点云数据进行云降噪处理以获取第二非电力点云数据和第二电力点云数据;
对所述第二电力点云数据利用KD树临近搜索聚类法来进行半径搜索,以获取绝缘子的中心位置、地线悬挂点并以及绝缘端点,并对绝缘子的倾斜状态进行分析;
基于所述绝缘子的中心位置、所述地线悬挂点获取航拍点并形成航拍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非电力点云数据和所述第一电力点云数据进行云降噪处理以获取第二非电力点云数据和第二电力点云数据的步骤包括:
设置邻域大小N以及距离阈值D,并对所述第一电力点云数据中点P(X,Y,Z)的周围邻域N范围内所有三维点云数据坐标,计算邻域内点I(x,y,z)到当前点P的距离值d;
比较d与距离阈值D的大小如果dD,则将统计的有效个数m增加1;反之则继续判断比较下一邻域点并获取点P对应的有效个数m;
计算所有有效点的平均坐标;并将平均坐标重新赋值与点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对所述第二电力点云数据利用KD树临近搜索聚类法来进行半径搜索,以获取绝缘子的中心位置、地线悬挂点并以及绝缘端点,并对绝缘子的倾斜状态进行分析的步骤包括:
建立第一容器以及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用于存储第二电力点云数据中放置杆塔的点云数据,所述第二容器用于存储所述第二电力点云数据中用于存放电力导线的拟合数据;
对所述放置点云数据进行阈值分析获取最高点云,剔除第二电力点云数据中的架空杆塔的导线拟合数据,
以最高点云作为基准,对所述存放电力导线的拟合数据阈值分析并搜索所述第二容器中非架空线路连接点;
对所述非架空线路连接点进行取舍以获取绝缘子的下端点。
4.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三维航线规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三维空间信息,并对三维空间信息进行滤波处理以及排序处理,以分离出非地面信息以及地面信息,并构建规则化数字表面模型;
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数字表面模型进行直方图统计以及连通域分析以分别得到第一非电力点云数据和第一电力点云数据;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非电力点云数据和所述第一电力点云数据进行云降噪处理以获取第二非电力点云数据和第二电力点云数据;
绝缘子位置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电力点云数据利用KD树临近搜索聚类法来进行半径搜索,以获取绝缘子的中心位置、地线悬挂点并以及绝缘端点,并对绝缘子的倾斜状态进行分析;
航拍轨迹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绝缘子的中心位置、所述地线悬挂点获取航拍点并形成航拍轨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311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铁制造用锻造设备
- 下一篇:一种初冷器喷洒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