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保压调控装置、微结构光纤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63534.2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7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曙光;娄俊波;程同蕾;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B37/012 | 分类号: | C03B37/012;C03B37/028;G02B6/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马海芳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调控 装置 微结构 光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气体保压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体保压调控装置包括通信控制模块、PLC控制器、压力控制器、电磁阀和气压阈值显示屏;
通信控制模块和光纤拉丝塔主控台电连接,通信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和PLC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连接,PLC控制器上设置有气压阈值显示屏,PLC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还和压力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控制器还连接控制进出气开闭的电磁阀;
所述的通信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光纤拉丝塔主控台的通信信号指令,并将该信号指令传输至PLC控制器;
所述的压力控制器,实时检测压力大小,并将检测的压力值传输至PLC控制器;
所述的PLC控制器,用于将通信模块传输的气压阈值通过气压阈值显示屏显示,并将该气压阈值的压力与压力控制器检测的压力进行对比,从而传输信号控制电磁阀的开闭。
2.一种光纤拉丝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氩气的氩气气管、设置在氩气气管上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保压调控装置,设置在光纤拉丝塔上的固定装置、依次设置在固定装置下方的高温炉、光学测径仪、牵引装置、压力涂覆装置、紫外固化装置和收丝装置;并且固定装置、高温炉、光学测径仪、牵引装置、压力涂覆装置、紫外固化装置均设置有拉丝通孔,拉丝通孔位于同一垂直线上,连接氩气的氩气气管输出端通过气体连接头和细预制棒连通。
3.一种微结构光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保压调控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预制棒
根据仿真程序设计微结构光纤,根据设计的微结构光纤尺寸和结构,选择玻璃管和玻璃棒,拉制成毛细管和毛细棒后,采用阶梯型堆积捆绑法制作预制棒;将预制棒内的水蒸气去除;
步骤2:二次拉制
将去除水蒸气的预制棒,通过调控高温炉温度1770-1950℃、送棒速度1-5mm/min和牵引速度0.5-7m/min三种拉丝参数进行第一道拉制,得到细预制棒;其中,细预制棒的外径为3-5.5mm;
将细预制棒外周套设限位玻璃外套管后,进行第二道拉制,在第二道拉制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实时观测细预制棒端面,当光纤的微结构气孔全部出现后,细预制棒接通连接氩气的氩气气管,并启动气体保压调控装置,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测出来的光纤微结构端面情况设置气压阈值,对光纤内部气孔大小进行控制;
步骤3:调整
调整高温炉温度为1743-1950℃、气压阈值为1-10KPa、送棒速度为0.93-5mm/min,牵引速度为0.5-7.7m/min,将细预制棒与限位玻璃外套管之间的缝隙消除,通过光学显微镜实时观测微结构光纤端面,并根据端面情况反复调整拉丝参数,同时通过气体保压调控装置调控气孔内气压大小,从而控制降低微结构光纤的外径尺寸和纤芯尺寸,最终得到完整结构的微结构光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结构光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阶梯型堆积捆绑法为:根据微结构光纤中,纤芯的数量和包层层数结构,设置中心纤芯和多层包层,其中,第一层包层和中心纤芯长度相同,第二层包层比第一层包层短1-2cm,依次类推,直至整个纤芯和包层完成,形成六边形结构,将六边形结构外套设玻璃套管,在六边形结构和玻璃套管之间的空间填充实心细毛细棒,得到预制棒;其中,中心纤芯采用毛细棒或毛细管,包层根据设置的微结构光纤的纤芯数量和排布,选用毛细管、或毛细管和毛细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结构光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毛细棒的直径为0.8-2.2cm,毛细管的直径和毛细棒直径相同,毛细管的内径为0.3-1.8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结构光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将预制棒的一端熔接一根200-300mm长的玻璃管作为尾柄,置于100-200℃的温控箱内去除预制棒内水蒸气;所述的尾柄的外径和预制棒的玻璃套管的外径相同,尾柄的内径≥预制棒的玻璃套管的内径。
7.一种微结构光纤,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其包层气孔整体呈六边形排布,基底材料为石英,纤芯直径为3-10μ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结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结构光纤中,纤芯内的传输方式为全内反射型传输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35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塔
- 下一篇:一种带调心装置的单晶硅片倒角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