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气化黑灰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4363.5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5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阳;谢晓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翰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10;C02F10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李爱民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气化 水处理 方法 处理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气化黑灰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黑水进入沉降槽得到灰水,有Q1流量灰水进入多功能反应区处理,剩余流量Q2的灰水直接进入灰水槽中,然后Q排外排,剩余部分进入灰水槽中与直接进入灰水槽的灰水混合,得到可循环用于气化系统的灰水;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实现上述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包括沉降槽、灰水槽、第二流通管和第一流通管以及多功能处理器;还包括用于计算控制有Q1流量灰水进入多功能反应区处理的控制系统。本申请具有可以改善系统结垢严重影响系统运行,减少外排水的排放,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降低外排水的污染,减少分散剂和阻垢剂的投加,节约运行成本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气化黑灰水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煤的高效与清洁利用一直是我国环保和能源领域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也是影响我国一次能源比例结构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煤化工产业链的快速发展,煤化工水处理工艺问题得到了行业人士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气化技术产生的废水的水质、水量均有差异,目前应用较多的气化技术主要碎煤加压气化、粉煤气化和水煤浆气化,这些气化技术利用各种气化炉均会产生渣水,渣水主要由黑水和灰水两部分组成,黑水是由气化炉、洗涤塔、渣水池排出的水。灰水是黑水经过多级闪蒸、絮凝、澄清后形成的水,大部分灰水经脱氧器后循环利用。煤气化处理后产生的黑水和灰水具有高温、高硬度、高悬浮物以及沉降性不好的特点。
黑(灰)水系统是气流床煤气化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关键,而黑(灰)水水质问题又是黑(灰)水系统运行的关键,因此管控好黑(灰)水水质对气化运行非常重要。因为产生的灰水温度较高,TDS浓度较大,一般会在3000mg/L以上,在煤制浆过程中,需要添加助熔剂以改善煤气化条件,因而不同程度(因煤种而异)地引入了钙和镁离子,而导致了水中的硬度也比较大(一般在800mg/L~1500mg/L(以CaCO3计)甚至更高,钙离子、镁离子和二氧化硅等含量高,主要是钙硬度高。因此通常需要对黑(灰)水进行除硬以降低硬度,否则会导致设备、管线结垢严重,影响气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目前,对于煤气化技术而言,黑(灰)水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1、黑(灰)水系统的结垢问题;(2)、当前黑灰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外排水以维持系统的含盐量,外排水造成污染;(3)、外排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4)、为了解决结垢问题,通常需要加入大量的分散剂和阻垢剂,药剂投加量大。需要摸索新的处理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煤气化黑灰水处理方法,其优点是既可以改善系统结垢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现象,也可以减少外排水的排放,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降低外排水的污染,还可以减少分散剂和阻垢剂的投加,节约运行成本。
本申请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上述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其优点是通过该系统实现上述方法,可以改善系统结垢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现象,也可以减少外排水的排放,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降低外排水的污染,还可以减少分散剂和阻垢剂的投加,节约运行成本。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煤气化黑灰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黑水进入沉降槽沉降,沉降得到的清水为灰水,使Q1流量灰水进入多功能反应区处理,多功能反应区处理包括除硅、除硬、除氟处理,剩余流量Q2的灰水直接进入灰水槽中,经过多功能反应区处理后的灰水有Q排外排,剩余部分进入灰水槽中与直接进入灰水槽的灰水混合,得到可循环使用的灰水;;
其中,Q排根据灰水槽(2)中所得灰水的循环使用要求来确定;
并且,Q1流量和Q2流量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翰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翰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43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