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工业废旧反渗透膜的再生修复集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4779.7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4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红;鲍立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拉特旗永胜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5/10 | 分类号: | B01D6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尚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335 | 代理人: | 刘云 |
地址: | 0170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镇迎宾***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工业 废旧 反渗透 再生 修复 集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废旧反渗透膜的再生修复集成方法,包含:步骤1、将废旧反渗透膜元件进行拆解并进行擦洗;步骤2、将膜元件浸泡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步骤3、用水浸泡氧化后的膜元件;步骤4、将膜元件进行阴干;步骤5、将膜元件浸没于间丙二胺水溶液中;步骤6、取出膜元件,去除膜表面多余的水相溶液;步骤7、将膜元件浸没于有机溶剂中;步骤8、在膜元件上喷涂高沸点的亲水有机分子溶液;步骤9、将处理完的膜元件干燥;步骤10、将干燥后的膜元件进行漂洗;步骤11、将处理好的膜元件进行手工回卷成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将废旧反渗透膜拆解后,氧化清洗再镀膜,修复成完整的再生膜,达到重复使用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废旧反渗透膜的再生修复利用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工业废旧反渗透膜的再生修复集成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治理指的是工业生产过程用过的水经过适当处理回用于生产或妥善地排放出厂,包括生产用水的管理和为便于治理废水而采取的措施。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门类渐多,工厂规模扩大,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种类日益增加,且未经处理排入附近水体,污染水质。工业废水的量和质随产品和生产工艺而定,变化很大,不宜采用典型数据。工业废水处理主要是去除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硫化物、石油类、氰化物、六价铬、铅、镉等。
反渗透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应用十分广泛。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反渗透膜被废弃,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废旧反渗透膜的再生修复利用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实现向废物要资源,将废弃反渗透膜修复后再利用,减少或杜绝工业反渗透膜的报废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工业废旧反渗透膜的再生修复集成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含:步骤1、将废旧反渗透膜元件进行拆解并进行擦洗;步骤2、将已拆解的膜元件浸泡在次氯酸钠溶液中,进行氧化;步骤3、用水浸泡氧化后的膜元件,除去残余的次氯酸钠;步骤4、将步骤3所得的氧化好的膜元件进行阴干,除去膜片上多余的水分;步骤5、将阴干的膜元件浸没于间丙二胺水溶液中;步骤6、取出膜元件,去除膜表面多余的水相溶液;步骤7、将步骤6所得的经水相溶液处理的膜元件浸没于有机溶剂中;步骤8、在步骤7处理完的膜元件上喷涂高沸点的亲水有机分子溶液;步骤9、将步骤8处理完的膜元件干燥;步骤10、将干燥后的膜元件进行漂洗,去除残余物;步骤11、将处理好的膜元件进行手工回卷成膜。
上述的用于工业废旧反渗透膜的再生修复集成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1是将废旧反渗透膜元件进行拆解,拆解后的膜元件用海绵进行擦洗,去除膜片上的污染物。
上述的用于工业废旧反渗透膜的再生修复集成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2是将已拆解的膜元件浸泡在次氯酸钠溶液中2小时,次氯酸钠的质量浓度为50%,溶液pH范围为5-8。
上述的用于工业废旧反渗透膜的再生修复集成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3是用除盐水浸泡氧化后的膜元件3小时以上。
上述的用于工业废旧反渗透膜的再生修复集成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5是将阴干的膜元件浸没于质量浓度为20%的间丙二胺水溶液中30分钟以上。
上述的用于工业废旧反渗透膜的再生修复集成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7中,将膜元件浸没于有机溶剂,接触时间为30分钟。
上述的用于工业废旧反渗透膜的再生修复集成方法,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是质量浓度为5%的正乙烷酰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拉特旗永胜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未经达拉特旗永胜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47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