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锅炉脱硫治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4907.8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4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田慧娟;郑晓阳;徐艳艳;师月云;王明陆;赵恒章;张永刚;黄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市华康糖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47/10;F23J15/04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严艳丽 |
地址: | 45495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锅炉 脱硫 治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锅炉脱硫治理装置,包括塔釜底座、设置在塔釜底座上的筒体外壳,筒体外壳上部侧面设置进气机构,进气机构端部插入筒体外壳内部并设置转向腔,转向腔向下设置立式文丘里管,进气机构内设置第一喷淋机构,立式文丘里管内设置第二喷淋机构,立式文丘里管下端在塔釜底座上设置液室,液室的上方设置拦液机构,拦液机构的上方在筒体外壳内设置第三喷淋机构,第三喷淋机构的上方设置第一脱水机构,筒体外壳的上端设置出口喇叭,出口喇叭的下方在筒体外壳内设置第二脱水机构。本发明对二氧化硫的吸收率高,且通过拦液机构与脱水机构的配合,对于吸收液的拦截效果好,最终产品具有很高的脱硫效率,且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锅炉脱硫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锅炉脱硫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锅炉燃料采用硫酸浸泡过的玉米芯渣和沼气,沼气中含有H2S,在燃烧时产生SO2,玉米芯中含有硫酸,在燃烧过程中,在高温作用下,硫酸发生分解生成SO3。因此,排放的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颗粒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等污染物。虽然可以为锅炉排放烟气配套多管陶瓷除尘器+旋风除尘器+麻石脱硫塔采用钠碱法脱硫+湿电除尘工艺,但是麻石脱硫塔出口烟气中的SO2浓度为300mg/m3,SO3浓度为100mg/m3,由于烟气中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浓度较高,对后道湿式电除尘器产生严重腐蚀,为了解决此问题,需对脱硫工艺进行改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锅炉脱硫治理装置,通过多级雾化喷淋,对二氧化硫的吸收率高,且通过拦液机构与脱水机构的配合,对于吸收液的拦截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锅炉脱硫治理装置,包括塔釜底座、设置在塔釜底座上的筒体外壳,所述筒体外壳上部侧面设置进气机构,所述进气机构端部插入筒体外壳内部并设置转向腔,所述转向腔向下设置立式文丘里管,所述进气机构内设置第一喷淋机构,所述立式文丘里管内设置第二喷淋机构,所述立式文丘里管下端在塔釜底座上设置液室,所述液室的上方设置拦液机构,所述拦液机构的上方在筒体外壳内设置第三喷淋机构,所述第三喷淋机构的上方设置第一脱水机构,所述筒体外壳的上端设置出口喇叭,所述出口喇叭的下方在筒体外壳内设置第二脱水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卧式文丘里管以及设置在卧式文丘里管端部的进口喇叭,所述第一喷淋机构包括插入卧式文丘里管内的第一供液管,所述第一供液管上设置第一雾化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喷淋机构包括插入立式文丘里管内的第二供液管,所述第二供液管端部设置环形的压力管道,所述压力管道上均布设置若干个第二雾化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管道位于立式文丘里管的收缩段。
进一步的,所述拦液机构包括设置在液室上方的环板,所述环板的边沿设置多个第一喷发孔,所述第一喷发孔的侧面设置斜向挡板,所述环板的中部设置多层旋转喷发机构,每层旋转喷发机构包括多个第二喷发孔,每层的第二喷发孔设置在围绕环板中心的圆环上,所述第二喷发孔上设置气体导流槽,所述气体导流槽包括斜向的槽板和槽口,所述槽口的方向与圆环相切。
进一步的,所述环板上表面设置多个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筒体外壳内侧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液室的侧面在筒体外壳上设置水封槽,所述水封槽连通脱硫液循环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外壳内侧在拦液机构上方设置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设置在筒体外壳内侧的多层吸附环,所述吸附环采用环形网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喷淋机构包括插入筒体外侧的第三供液管,所述第三供液管上设置第三雾化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脱水机构包括第一旋流板,所述第二脱水机构包括第二旋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市华康糖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焦作市华康糖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49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