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复合微生物速效农药颗粒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5474.8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1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章玉苹;黄少华;李传瑛;苏湘宁;廖章轩;姜大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海丹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3/40 | 分类号: | A01N63/40;A01N63/23;A01N25/12;A01P7/04;A01P23/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51064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复合 微生物 速效 农药 颗粒 防治 草地 夜蛾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复合微生物速效农药颗粒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包括:进行复合微生物速效农药颗粒剂的制备;制备不同浓度的、质地均匀的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药液;受害植株叶面与土壤表面、土壤内的草地贪夜蛾的数量调查;草地贪夜蛾幼虫培育;进行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药液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的测定,确定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药液的最佳浓度;在晴朗天气,使用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药液对受害植株进行整体喷施。本发明采取病毒与微生物复合的技术,复合产品既保持了微生物杀虫剂的广谱性和速效性,同时保证了对抗性害虫的特异性和持续性;防治方法简单,防治效果明显,不会对环境和植株产生不利应用,可以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复合微生物速效农药颗粒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草地贪夜蛾(学名:Spodopterafrugiperda),是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蛾。成虫在夜间活动,在植物叶子顶部产约100粒卵,卵阶段是在25℃的温度下持续3天。草地贪夜蛾在农业上属于害虫,其幼虫可大量啃食禾本科如水稻、甘蔗和玉米之类细粒禾榖及菊科、十字花科等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发育的速度会随着气温的提升而变快,一年可繁衍数代,一只雌蛾即可产下超过1000颗卵。目前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的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其复配制剂、双酰胺类及其复配制剂尚可取得较好效果,但已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开始对这些化学农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后续持续防控需要新的有效方法与产品;目前暂无可以实现对草地贪夜蛾高效且速效的微生物复合生物杀虫剂。同时,目前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的复配农药的防治效果不明显目前正确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其复配制剂、双酰胺类及其复配制剂尚可取得较好效果,但已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开始对这些化学农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暂无可以实现对草地贪夜蛾有效且具有较好速效的防止的微生物复合生物杀虫剂。因此,亟需一种要高效且速效的微生物杀虫剂。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目前对草地贪夜蛾防控的化学方法容易产生抗药性,微生物杀虫剂有效但作用比较缓慢,难以解决草地贪夜蛾暴发性危害的局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复合微生物速效农药颗粒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复合微生物速效农药颗粒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所述基于复合微生物速效农药颗粒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抑制草地贪夜蛾生殖力的病毒partitivirus病毒、苏云金芽孢杆菌作为有效成分,并复配以植物生长调节剂、粘结剂、载体和余量水进行所述复合微生物速效农药颗粒剂的制备。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备得到的所述复合微生物速效农药颗粒剂溶于水中,搅拌至颗粒剂完全溶解,然后利用超声装置进行超声搅拌,制备得到不同浓度的、质地均匀的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药液。
步骤三,受害植株叶面与土壤表面的草地贪夜蛾的数量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受害植株叶面虫口基数,每块土地选择若干个点,每点选择5~8棵受害植株,拨开受害植株叶子,调查叶面上草地贪夜蛾各龄期的数量。
步骤四,受害植株土壤内的草地贪夜蛾的数量调查:挖开受害植株根际10~25cm面积内、距地表4~10cm深度内的土壤,调查受害植株土壤中草地贪夜蛾的老熟幼虫、预蛹和蛹的数量。
步骤五,从受草地贪夜蛾危害的玉米地中,将草地贪夜蛾幼虫连同其寄居的玉米果实或是玉米叶采摘,移入室内进行饲养。
步骤六,草地贪夜蛾幼虫培育:待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生长为成虫,进行交配产卵,得到培育的草地贪夜蛾幼虫。
步骤七,使用不同浓度的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药液对草地贪夜蛾由此进行虫体喷施;记录喷施浓度下草地贪夜蛾的死亡率和死亡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海丹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海丹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54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