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巷道网络突出口自开启的瓦斯逆流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6402.5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5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希建;刘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G01N3/30;G01L5/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巷道 网络 突出 开启 瓦斯 逆流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巷道网络突出口自开启的瓦斯逆流试验装置,包括支架、瓦斯罐和高频压力冲击波传感器,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瓦斯罐,且瓦斯罐的输出端通过高压瓦斯管与突出箱体相连接,并且高压瓦斯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突出箱体的一端贯穿安装有泄压箱,所述泄压箱与突出箱体之间开设有突出口,所述泄压箱内部的底部开设有收放槽,且收放槽内轴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外侧开设有伸缩槽,所述收放槽内轴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巷道管的一端安装有吸尘组件。该基于巷道网络突出口自开启的瓦斯逆流试验装置,可以完成突出口的自动开启,提高瓦斯突出模拟效果,同时对装置进行减震缓冲,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瓦斯逆流试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巷道网络突出口自开启的瓦斯逆流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瓦斯在矿山生产时,有时会出现突出瓦斯逆流的情况,突出发展过程中,突然涌出的大量瓦斯除了能够形成高压瓦斯气流,还会在突出的最前方形成一道道空气冲击波,为了评估冲击波的超压对于井下防突风门、通风设施破坏作用,以及对人员的杀伤作用,需要进行瓦斯逆流试验,然而现有的瓦斯逆流试验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在进行瓦斯逆流突出实验时,通常需要保证突出口的开启和关闭,现有的瓦斯逆流试验装置,操作人员通过手动对突出口进行开启和关闭,速度较慢,不方便对突出口进行自动开启和关闭,会影响突出强度,造成实验数据出现偏差,同时突出口处的挡板在受力冲击时,现有的瓦斯逆流试验装置,缺乏对挡板的缓冲保护,导致其容易损坏,降低使用寿命,重新进行更换,费时费力。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瓦斯逆流试验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巷道网络突出口自开启的瓦斯逆流试验装置,包括支架、瓦斯罐和高频压力冲击波传感器,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瓦斯罐,且瓦斯罐的输出端通过高压瓦斯管与突出箱体相连接,并且高压瓦斯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突出箱体的一端贯穿安装有泄压箱,且泄压箱的一端法兰连接有巷道管,并且巷道管上固定有高频压力冲击波传感器,而且泄压箱上安装有压力表,所述泄压箱与突出箱体之间开设有突出口,且泄压箱内轴连接有挡板,并且挡板位于突出口的内侧,所述泄压箱内部的底部开设有收放槽,且收放槽内轴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外侧开设有伸缩槽,且伸缩槽内通过弹簧连接有伸缩杆,并且伸缩杆的一端固定有缓冲板,而且缓冲板位于挡板的外侧,所述收放槽内轴连接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一端位于导槽内,并且导槽开设于挤压板的外侧,所述巷道管的一端安装有吸尘组件。
优选的,所述突出箱体4的尺寸为300mm×300mm×500mm,且突出箱体4的主体部分主要由管壁厚度为10mm的钢管组成。
优选的,所述挡板与泄压箱之间转动连接,且挡板的顶部边缘处与泄压箱的内壁上均固定有磁条,并且挡板的顶部边缘处与泄压箱的内壁上的磁条磁性相吸。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通过弹簧与伸缩槽之间构成弹性滑动结构,且伸缩杆关于缓冲板等间距分布有2组。
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的端部为球形结构设计,且电动推杆的端部与导槽滑动连接,并且电动推杆端部的直径等于导槽的内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巷道网络突出口自开启的瓦斯逆流试验装置;
1.通过设置的电动推杆,其端部为球形结构并在导槽内贴合滑动,使得电动推杆可以通过导槽推动挤压板的转动,通过挤压板将挡板自动推线突出口处,配合挡板和泄压箱内磁条的使用,使得电动推杆带动挤压板返回原位时,挡板依旧可以对突出口进行遮挡,方便自动控制突出口的开启和关闭,提高实验准确率;
2.通过设置的伸缩杆通过弹簧与伸缩槽之间构成弹性滑动结构,当突出口处的挡板受冲击快速回落时,与缓冲板接触,缓冲板通过伸缩杆和弹簧在伸缩槽内弹性滑动,对挡板进行缓冲保护,避免其损坏,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64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