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67740.0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0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涛;王琪;杨波;李文龙;王鹏;谢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5/02;C08L25/12;C08K3/22;C08K3/16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彭玲 |
地址: | 430056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碳酸酯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组分:PC树脂52份~75份;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SAN 15份~30份;ABS高胶粉10份~15份;相容剂1份~3份;其中,基于聚碳酸酯合金材料的总重量,镧元素的重量含量为5ppm‑120ppm。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聚碳酸酯合金材料能明显降低合金材料的光泽度,且能大幅提高耐湿热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合金材料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具有冲击强度高、抗蠕变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好、耐热、透明、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等优点,在汽车行业应用很广泛。在汽车行业中,往往要求材料具有低光泽度,减小对驾乘人员的干扰,并提升装饰件的档次。同时,由于PC不耐水,在潮湿环境下较容易发生水解从而性能大幅下降,所以需要改善合金材料的耐湿热性。
为了降低材料的光泽度,目前行业内一般通过添加无机填料或有机消光剂的方法,由于需要添加大份量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这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流动性等常常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通过采用特殊聚合方法制备聚碳酸树脂,可以提高其耐湿热性能,但成本过高。
本发明通过研究意外的发现,在聚碳酸酯合金材料中通过添加镧的化合物,并将聚碳酸酯合金材料中镧元素的含量控制在5-120ppm范围内,能够在对力学性能基本没有影响的前提下,可以明显降低合金材料的光泽度,且能大幅提高耐湿热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碳酸酯合金材料,在对力学性能基本没有影响的前提下,能明显降低合金材料的光泽度,且能大幅提高耐湿热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碳酸酯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聚碳酸酯合金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优选的,基于聚碳酸酯合金材料的总重量,镧元素的重量含量为5-120ppm,优选为10-60ppm。
本发明所述镧元素的重量含量的测试方法为:在分析天平中精确称量聚碳酸酯合金材料的颗粒2g,倒入100ml消解瓶中,然后加入97%的浓硫酸5ml,在预设温度300℃铁板加热仪器中加热10分钟,然后再加入68%的硝酸5ml,再保持加热20分钟,使颗粒物完全分解后冷却至室温,加入20ml的双氧水中和酸性至pH值为7后,用去离子水稀释上述液体,将液体通过进样管导入ICP检测仪器中测定镧元素的浓度。
优选的,所述镧元素来源于镧的化合物,所述镧的化合物为氧化镧、氢氧化镧或氯化镧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PC树脂可采用行业内的光气法或酯交换法制备得到,也可以通过市购方式获得。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可以选自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芳香族-脂肪族聚碳酸酯、支化聚碳酸酯、硅氧烷共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不同AN含量的SAN在合金材料中对耐湿热性有一定影响,AN含量越高,耐湿热性越好,但AN含量过高,会明显降低材料的流动性。因此,优选的,基于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SAN的总重量,所述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SAN中丙烯腈AN的含量为21%~32%,优选为30-32%。
本发明所述的ABS高胶粉是是乳液法聚合的高橡胶含量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ABS高胶粉的粒径对合金材料的光泽度具有一定的影响,粒径过小,会大幅降低ABS高胶粉的增韧效果;粒径越大材料的光泽度越低,但粒径过大,很容易发生团聚,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优选的,所述ABS高胶粉选自丁二烯橡胶D50粒径为100~400nm的ABS高胶粉或丁二烯橡胶D50粒径为500~800nm的ABS高胶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更优选为丁二烯橡胶D50粒径为500~800nm的ABS高胶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金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77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