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棒料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69895.8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8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攀攀;周玉康;仲朝江;李永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越紧固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00 | 分类号: | B23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棒料加工工艺,涉及棒料加工技术领域,其包括:S1、准备工序一:在车床的夹具上固定棒料并安装车刀;S2、车削一:在棒料突出夹具的部分上车削出工件一端的轮廓;S3、准备工序二:拆卸棒料并调转方向,加工出的工件端部固定在车床的夹具上,露出未加工的棒料部分;S4、车削二:在棒料远离夹具的一端车削出工件另一端的轮廓。针对车床车削出的工件同轴度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具有提高工件同轴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棒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棒料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棒料是针对于板材和其他型材而言,有一定长度的圆形或多边形长棍形状的材料。将棒料在车床上进行车削加工,可以得到轴、盘、套和其它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
相关技术中,一种用在汽车发动机罩锁副锁上的铆接扣件,参考图1,通过车削棒料得到的一种轴类工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夹持杆01、第一台阶环02、杆体03和端部台阶环04,夹持杆01、第一台阶环02、杆体03和端部台阶环04均为圆柱体且相互同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车削棒料来制造轴类工件时加工出的工件同轴度较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车削棒料得到的工件的同轴度,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棒料加工工艺,具有提高工件同轴度的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棒料加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棒料加工工艺,包括:
S1、准备工序一:在车床的夹具上固定棒料并安装车刀;
S2、车削一:在棒料突出夹具的部分上车削出工件一端的轮廓;
S3、准备工序二:拆卸棒料并调转方向,加工出的工件端部固定在车床的夹具上,露出未加工的棒料部分;
S4、车削二:在棒料远离夹具的一端车削出工件另一端的轮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步车削加工工件的两端以组成工件的整体轮廓,相较于直接在棒料上加工出完整的工件轮廓,分布车削的方式缩短了车削加工时棒料或工件的悬空段的长度,降低棒料或工件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弯曲,进而提高车削所得轴类工件整体的同轴度。
优选的,S2中,在棒料远离夹具的一端车削出夹持杆、第一台阶环和部分杆体。
S3中,夹持杆固定在车床的夹具上,第一台阶环与车床的夹具的端面抵接。
S4中,车削出杆体的剩余部分和端部台阶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台阶环与车床的夹具端面抵接,对工件进行轴向定位,以保障铆接扣件的加工精度,降低不同的铆接扣件之间的尺寸误差。
优选的,S1中所述车刀包括粗车刀和精车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粗车刀对棒料进行粗车,快速去除棒料上的余料,精车刀对加工出大致轮廓的粗胚进行精车,得到表面精度好、尺寸精度高的工件,依次进行粗车和精车,即保障了工件的质量有提高了加工效率。
优选的,S2的车削过程包括:
S21、开粗一:使用粗车刀车削棒料远离夹具的一端端部,加工出夹持杆、第一台阶环和杆体靠近第一台阶环一端的轮廓,并保留0.1-0.2mm的加工余量,得到粗胚一;
S22、精车一:使用精车刀对粗胚一进行精车,加工出尺寸准确的夹持杆、第一台阶环和部分杆体,得到粗胚二。
优选的,S4的车削过程包括:
S41、开粗二:使用粗车刀车削粗胚二远离夹持杆的一端,加工出端部台阶环和杆体剩余部分的轮廓,并保留0.1-0.2mm的加工余量,得到粗胚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越紧固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卓越紧固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98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