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隧道支护的注浆小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0119.X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1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军;巩森;王赟;葛素刚;汤杨;张海龙;张东明;李青霖;任汀;付博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1 | 代理人: | 顾晓玲;雷春香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渝中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隧道 支护 注浆小 导管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隧道支护的注浆小导管,包括管体和能够套设在管体上的封口塞,管体外壁上还设有沿管体外壁周向均匀分布的三组支撑结构,每组支撑结构均包括与管体平行设置的连接杆、以及沿管体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支杆,支杆远离管体的末端均具有能够插入地质层的刃部,相邻两根支杆、连接杆和管体之间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离注浆口最近的支杆上固定连接有拉绳,三根拉绳共同连接有与管体注浆口连接的固定件,封口塞靠近支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能够与离之最近的支杆抵触的压块。本发明的支杆对管体进行支撑,将注浆小导管放入容置孔中之后,取下与管体注浆口连接的固定件,然后压入封口塞,便可实现支杆的定位和固定,操作简单,施工快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土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隧道支护的注浆小导管。
背景技术
在隧道土建施工时,由于某些隧道拱部常存在松动或自稳能力较差的地质层,需要进行加固处理,通常采用的措施为选用小导管超前支护体系对围岩注浆,进行加固处理。
CN201810732078.0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支护的管件,地质层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管件的容置孔,管件包括中空的管体,管体一端设有注浆口,管体的外壁上设有滑插于管体的支杆,在管体的注浆口插入推杆,管体的注浆口螺纹连接有支撑盖,推杆螺纹连接于支撑盖以实现推杆的螺旋伸入。其通过推杆的圆锥面与支杆位于管体中的斜面作用,将支杆顶出,而支杆在顶出后插入到土质层内壁实现支杆的定位与固定。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固定支杆的过程中,需先将推杆螺旋安装在支撑盖上,然后将支撑盖螺旋安装在管体上,再用支护钉将支撑盖的连接板固定在地质层容置孔的端口处,然后通过旋转推杆使其进入到管体内部,在旋转推杆过程中将支杆顶出而插入地质层中,将支杆固定在地质层后;接下来,反向旋转推杆而使之旋出管体,在从管体中取出推杆时,由于推杆的圆锥面尺寸比杆体更大,需要先从地质层容置孔的端口处拆下支撑盖。由此使得安装小导管和固定支杆的过程较为繁琐,耗费时间较多,然而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安装小导管的数量较多,使得搭建小导管超前支护体系的时间较长,影响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隧道支护的注浆小导管,以解决现有小导管安装过程繁琐且费时,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隧道支护的注浆小导管,包括中空的管体和能够套设在管体上将容置孔孔口封闭的封口塞,管体的前端设有注浆口,管体外壁上设有若干与管体内部连通的溢浆孔;其特征在于,管体外壁上还设有沿管体外壁周向间隔设置的N组支撑结构,N为大于等于三的整数,每组支撑结构均包括与管体平行设置的连接杆、以及沿管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与连接杆转动连接的若干支杆,支杆远离管体的末端均具有能够插入地质层的刃部,支杆均能够沿管体的长度方向转动,每组支撑结构的若干支杆平行设置,相邻两根支杆、连接杆和管体之间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离注浆口最近的支杆上固定连接有拉绳,N组支撑结构的N根拉绳共同连接有能够与管体注浆口可拆卸连接的固定件,封口塞靠近支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能够与离之最近的支杆抵触的压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杆对管体进行支撑,支杆在管体和地质层之间形成间隔,给浆液的流动提供足够的流动空间,使注浆层对地质层和管体两者之间的粘结面有所增加;而且支杆插入到地质层中,使得浇筑后的混凝土柱与地质层的粘合面有所增加,使得管体和地质层的连接更加稳固,可大幅度的提升隧道上方路基的牢固性。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将注浆小导管放入容置孔中之后,取下与管体注浆口连接的固定件,然后压入封口塞,便可实现支杆的定位和固定,操作简单,施工快速。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的数量为三组,三组支撑结构沿管体外壁周向均匀分布。设置三组支撑结构数量合理,相比设置两组,三组的稳定性更好;相比设置四组及以上,三组数量更少,结构更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01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背包式的杂物电梯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三角网格的激光点云特征点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