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单元水冷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1097.9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6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练海啸;陈子怡;马学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和光同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56 | 分类号: | F21V29/56;F21V19/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张凯;董觉非 |
地址: | 5103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元 水冷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单元水冷板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散热装置领域,包括本体,本体上设有灯板安装槽,本体中开有贯穿本体的中空腔体,中空腔体中设有若干个阻隔组件,若干个阻隔组件将中空腔体分隔成多个水冷单元,多个水冷单元之间相互独立,每个水冷单元中均设有进水腔和出水腔。该水冷板可以实现超长光源水冷板的一体化,可以对超长光源进行高效均匀冷却,满足超长光源的固化使用需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水冷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装置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多单元水冷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
紫外发光二极管是指能发出近紫外光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它的发光原理同普通发光二极管一样。现有紫外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在工作中,有30%~70%的电功率转换为热量,同时发光面空间的热量也会有一定比例反馈到灯板上,而LED的光衰跟节温是正相关,因此快速带走热量是保证光源可靠性的关键。紫外发光二极管现被广泛应用在材料固化场合,紫外发光二极管固化具有环保、节能、寿命长等优点。而在一些特殊场合,由于紫外发光二极管固化应用场景条件的需要,紫外发光二极管固化光源长度需要达到1.3m甚至2.8m以上,同时需要发光区域内光源灯板紧密排列。固化时需要使用水冷板对二极管固化光源进行散热,现有水冷板形式长度达不到需求,如果用拼接的方式实现,则拼接位置无法实现灯板的均匀排布,影响固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多单元水冷板,该水冷板可以实现超长光源水冷板的一体化,可以对超长光源进行高效均匀冷却,满足超长光源的固化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单元水冷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灯板安装槽,所述本体中开有贯穿所述本体的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两端设有封盖,所述中空腔体中设有若干个阻隔组件,若干个阻隔组件将所述中空腔体分隔成多个水冷单元,多个所述水冷单元之间相互独立,每个所述水冷单元中均设有进水腔和出水腔。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水冷单元中均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水冷单元分隔成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所述进水腔位于所述出水腔的一侧,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中均安装有导流板。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腔和所述出水腔中的所述导流板不少于两块,各所述导流板之间并行设置。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多个进出水接头座,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接头座安装口,每个所述接头座安装口分别与一个所述水冷单元相对应,每个所述进出水接头座分别固定在一个所述接头座安装口上。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进出水接头座上开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水冷单元的所述进水腔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冷单元的所述出水腔连通。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本体上设有多段进水管和多段出水管,各个所述进出水接头座之间通过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相互连通。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各段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并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接头座安装口位于每个所述水冷单元的中部。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阻隔组件包括密封板和密封盖,所述本体上开有分隔口,所述分隔口与所述中空腔体连通,所述分隔口处设有所述固定槽,所述密封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槽中,所述密封盖固定密封在所述分隔口处。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多单元水冷板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具体如下:
①首先按生产需要准备铝合金或铜合金原料,通过一体成型将其制作成具有灯板安装槽的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和光同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和光同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10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