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毫米波段应用的5×8巴特勒矩阵馈电网络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1116.8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2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付昌;秦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3/40 | 分类号: | H01Q3/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冯炳辉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毫米 波段 应用 巴特勒 矩阵 馈电 网络 | ||
1.一种毫米波段应用的5×8巴特勒矩阵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包括上下叠置的第一介质板(21)和第二介质板(22),所述第一介质板(2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金属层(23),所述第一介质板(21)和第二介质板(22)之间设置有第二金属层(24),所述第二介质板(2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金属层(2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21)内部填充有第一基片集成波导金属壁(26),所述第一金属层(23)与第二金属层(24)之间通过第一基片集成波导金属壁(26)连接,所述第二介质板(22)内部填充有第二基片集成波导金属壁(27),所述第二金属层(24)与第三金属层(25)之间通过第二基片集成波导金属壁(27)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23)上形成有等幅功率分配器(33)、第一-45°移相器(41)、第一3×4巴特勒矩阵(9)及七个连接第一金属层(23)边缘的共面波导微带线,所述第三金属层(25)上形成有第二-45°移相器(42)、第二3×4巴特勒矩阵(10)及六个连接第三金属层(25)边缘的共面波导微带线,所述共面波导微带线通过开缝隙等效为一个馈电端口,即所述第一金属层(23)上形成有七个馈电端口,分别为第二输入端口(12)、第三输入端口(13)、第五输入端口(15)、第一输出端口(16)、第三输出端口(18)、第五输出端口(110)和第七输出端口(112),所述第二金属层(24)作为第一介质板(21)的接地板使用,所述第二金属层(24)上形成有六个馈电端口,分别为第一输入端口(11)、第四输入端口(14)、第二输出端口(17)、第四输出端口(19)、第六输出端口(111)和第八输出端口(113),所述第三金属层(25)作为第二介质板(22)的接地板使用,并通过在第二金属层(24)上开缝隙形成有两个3dB/-90°定向耦合器,分别为第一3dB/-90°定向耦合器(31)和第二3dB/-90°定向耦合器(32),所述第一输入端口(11)和第二输入端口(12)分别与第一3dB/-90°定向耦合器(31)的两个输入端口一一对应相接,所述第三输入端口(13)与等幅功率分配器(33)的输入端口331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口(14)和第五输入端口(15)分别与第二3dB/-90°定向耦合器(32)的两个输入端口一一对应相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16)、第三输出端口(18)、第五输出端口(110)、第七输出端口(112)分别与第一3×4巴特勒矩阵(9)的四个输出端口一一对应相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口(17)、第四输出端口(19)、第六输出端口(111)、第八输出端口(113)分别与第二3×4巴特勒矩阵(10)的四个输出端口一一对应相接,所述第一3dB/-90°定向耦合器(31)的第一输出端口(313)与第一-45°移相器(41)的输入端口(411)连接,所述第一-45°移相器(41)的输出端口(412)、等幅功率分配器(33)的第一输出端口(332)、第二3dB/-90°定向耦合器(32)的第一输出端口(323)分别与第一3×4巴特勒矩阵(9)的三个输入端口一一对应相接,所述第一3dB/-90°定向耦合器(31)的第二输出端口(314)、等幅功率分配器(33)的第二输出端口(333)、第二-45°移相器(42)的输出端口(422)分别与第二3×4巴特勒矩阵(10)的三个输入端口一一对应相接,所述第二3dB/-90°定向耦合器(32)的第二输出端口(324)与第二-45°移相器(42)的输入端口(4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段应用的5×8巴特勒矩阵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当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11)输入时,馈电网络的第一输出端口(16)、第二输出端口(17)、第三输出端口(18)、第四输出端口(19)、第五输出端口(110)、第六输出端口(111)、第七输出端口(112)和第八输出端口(113)输出等幅度且相邻输出端口的相位差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段应用的5×8巴特勒矩阵馈电网络,其特征在于:当信号从第二输入端口(12)输入时,馈电网络的第一输出端口(16)、第二输出端口(17)、第三输出端口(18)、第四输出端口(19)、第五输出端口(110)、第六输出端口(111)、第七输出端口(112)和第八输出端口(113)输出等幅度且相邻输出端口的相位差为+1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111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