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薯类收割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1486.1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5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邓传虎;邓衍夫;张华;蒋娜;刘文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邓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13/00 | 分类号: | A01D13/00;A01D23/04;A01D33/08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王俊晓 |
地址: | 234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薯类 收割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薯类收割机,包括主动传送轮、进料斗、铲土机构、上料壳体、分选筒;进料斗的底面设置有铲土机构,铲土机构包括固定板、翻土齿和安装组件,进料斗的底部通过安装组件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上均匀设置有多组的翻土齿,进料斗的上方设置有耙料机构,且进料斗通过上料壳体与分选筒连接;进料斗内转动安装有转筒,转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螺旋片,转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从动传送轮连接;安装环为正五边形结构,两组安装环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环形阵列设置有五组,每组连接杆上并排设置有多组的耙杆;本发明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且在薯类农作物切割前对薯类农作物进行去泥处理,保证了薯类农作物在收割时的洁净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薯类收割机,具体为一种智能化薯类收割机。
背景技术
薯类作物又称根茎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山药、芋类等。
对比文件CN109874496B公开了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蔬菜收割机,包括驱动单元、车架单元、收割单元、输送单元、打捆单元和电控单元,本发明可以在手机控制下自动行走;可以实现韭菜、空心菜等蔬菜的自动收割,收割效率高,损失率小;本发明皮带采用海绵输送带,使用海绵输送带进行蔬菜的传输,输送稳定,不会造成蔬菜的损伤;本发明可以实现蔬菜的自动打捆,打捆效率高,并将打捆后的蔬菜输送滑落到蔬菜收割机后部空地,方便于以后的捡拾等后续的作业环节。
现有技术中,薯类收割机通常通过翻土设备将农田里的薯类翻出,然后,人工沿着农田一一拾取并切除茎叶,而这种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薯类收割机通常通过翻土设备将农田里的薯类翻出,然后,人工沿着农田一一拾取并切除茎叶,而这种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一种智能化薯类收割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化薯类收割机,包括主动传送轮、进料斗、铲土机构、上料壳体、分选筒;
进料斗的截面为三角形,进料斗的底面设置有铲土机构,铲土机构包括固定板、翻土齿和安装组件,进料斗的底部通过安装组件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上均匀设置有多组的翻土齿,进料斗的上方设置有耙料机构,且进料斗通过上料壳体与分选筒连接;进料斗内转动安装有转筒,转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螺旋片,转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从动传送轮连接;
耙料机构包括安装环、连接杆、耙杆,安装环通过支杆转动安装在进料斗上,且安装环并排设置有两组,安装环为正五边形结构,两组安装环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环形阵列设置有五组,每组连接杆上并排设置有多组的耙杆;
安装环与第二从动传送轮连接,第二从动传送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一从动传送轮传动连接;
分选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泥土箱,并与第二泥土箱连通,分选筒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为一体式结构,第一筒体与上料壳体的出料口连通,第一筒体由多组的连轴环形设置而成,第二筒体上设置有出料孔;
分选筒内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套设有多组的搅拌桨,搅拌桨位于第一筒体内,转轴上设置有连杆,连杆远离转轴的一端与刮板连接,刮板位于第二筒体内,并沿着第二筒体的内壁转动;
转轴上套设有第三从动传送轮,第三从动传送轮通过第二皮带与主动传送轮连接,主动传送轮远离圆心的位置与传动杆的一端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从动传送轮远离圆心的位置连接,主动传送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分选筒的截面为梯形结构,分选筒靠近上料壳体一端的直径大于分选筒远离上料壳体一端的直径。
优选的,上料壳体的进料口与进料斗连通,且上料壳体位于进料斗侧壁的一端处,上料壳体内设置有运输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邓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邓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1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