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罗汉果甜苷物质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4745.6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6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何安乐;刘庚贵;黄华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诚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15/06 | 分类号: | A23N15/06;A23B7/015;A23N15/00;A01N63/5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宁星耀 |
地址: | 41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罗汉果 物质 含量 方法 | ||
一种提高罗汉果甜苷物质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灭菌;(2)破壳;(3)催熟剂处理;(4)室内微环境因子调节处理。本发明打破以往仅依靠调节外在温度及光照条件来促进罗汉果后熟、提高甜苷物质含量的方法,从罗汉果后熟内源性机理入手,创造性的针对罗汉果后熟关键性限制因子,增加外源催熟干预措施,再配合外在环境因子调节,从而实现罗汉果高效快速完成后熟。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法甜苷物质含量提高幅度大,后熟时间短,且可消除苦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罗汉果初加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罗汉果甜苷物质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罗汉果是特产于广西的一种葫芦科藤本植物,果实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用于防治高血压等症及呼吸系统疾病。罗汉果含甜味物质罗汉果甜苷(主要成分是甜苷V),是三萜类葡萄糖糖苷,具有食用安全、甜度高、热量小等特征,甜度为蔗糖的260倍,热量仅为蔗糖的1/50;除了含有其特有的苷类物质以外,其干果中含有7.1-7.8%的蛋白质,果籽中含27-33%的油脂类物质(角鲨烯、油酸、亚油酸),同时还含有大量的黄酮类(懈皮素和山奈酚等)、多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物质,是一种非常适合制作饮料的干果。
由于储藏和运输的需要,罗汉果在还处于青果阶段,就基本上进行采摘,并进行后续的后熟处理。据研究,由于鲜果中的罗汉果甜苷物占总提取物的80%,罗汉果甜苷V占总苷的50%。因此有接近40%的其他苷类物质并未在罗汉果自身酶系的催化反应下生成罗汉果甜苷V,而是在罗汉果后熟阶段自我合成转化的。
罗汉果熟化不完全,一方面会直接导致其关键性成分罗汉果甜苷V含量过低;另一方面,会导致生产出来的罗汉果提取物带有苦味。这都会严重影响罗汉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水平。
目前,传统后熟处理方法,有调节温度、光照,喷洒植物激素(如乙烯)等方法,但效果极为有限。
CN201610234523.1公开了一种促进罗汉果后熟的方法,该方法将新鲜青果置于仓库,通过调节温度和光照条件进行促进罗汉果后熟,方法极为传统,且后熟质量提高极其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明显促进罗汉果后熟,后熟速度快,时间短,显著提高甜苷物质含量,并能消除其中苦味的提高罗汉果甜苷物质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罗汉果甜苷物质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新鲜罗汉果置于灭菌室进行灭菌处理;
(2)破壳:将经灭菌处理的罗汉果置于无菌室,并进行破壳处理;
(3)含酶催熟剂处理:将破壳的罗汉果置于灭菌室内,喷洒含酶催熟剂;
(4)室内微环境因子调节处理:将喷洒有含酶催熟剂的破壳罗汉果置于后熟处理室中,调节室内温度、光照和空气条件,进一步进行催化后熟;待罗汉果表面颜色由青转为金黄,并伴有罗汉果特有的清香时,后熟完成。
优选地, 步骤(1)中,所述灭菌采用紫外线灭菌。
优选地, 所述紫外线灭菌的操作方法是,将罗汉果以滚动方式进行紫外线照射,所述紫外线照射强度为70-200μW/cm2,更优选的照射强度为90-150μW/cm2;紫外线照射时间10-30s,更优选的紫外线照射时间为15-25s。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的破壳处理方式为,将经紫外线灭菌处理的罗汉果直接机械按压破壳。
优选地,所述破壳为罗汉果果壳裂开,但未出现果实内部组织破坏和汁液流出情况。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含酶催熟剂为β-呋喃果糖苷酶制剂、葡萄糖基转移酶制剂与半胱氨酸、谷胱甘肽及无菌水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诚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诚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47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