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4817.7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3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钟韶;黄文星;甘光耀;成霞;吴东文;杨师荣;罗淑辉;张淑萍;陈海燕;陈旺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60 | 分类号: | G01R31/60;G01R29/18;G01R31/12;G01R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蒋姗 |
地址: | 512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检测 方法 | ||
1.一种电缆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侧将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的目标电缆的三相短接到地,所述目标电缆是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的任一条电力电缆;
在第二侧对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的每条电缆进行逐相检测,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的区域是不可见的屏蔽区域;
如果在所述第二侧检测到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仅有一条电缆的三相绝缘电阻为零,则确定当前检测到的三相绝缘电阻为零的电缆与所述目标电缆是同一条电缆,作为待检测电缆;
在所述第一侧将所述待检测电缆被短接的三相中的任一相解除短接,并在所述第二侧对所述待检测电缆进行逐相检测;
如果在所述第二侧检测到所述待检测电缆仅有一相的绝缘电阻不为零,则将绝缘电阻不为零的一相对应的芯线确定为目标相序,并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对所述待检测电缆的进行相序标记,以及将当前的非零绝缘电阻值作为所述目标相序的对地绝缘电阻值和相间绝缘电阻值;
在所述第一侧将已经经过相序标记和绝缘电阻检测的芯线重新短接到地,并将所述待检测电缆中对未经标记的其他相芯线进行单相解除短接,在所述第二侧对所述待检测电缆重新进行逐相检测,直至确定所述待检测电缆的所有芯线的相序、对地绝缘电阻值和相间绝缘电阻值;
将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被标记为同一相序的所有芯线作为耐压测试对象,将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除了所述耐压测试对象以外的其他相序的芯线短接到地,并将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具有相同相序的所述耐压测试对象的芯线相互串联,对串联后的芯线进行耐压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待检测电缆的所有芯线的相序、对地绝缘电阻值和相间绝缘电阻值之后,将所述目标电缆的三相全部解除短接;
将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的下一条电缆作为新的目标电缆,重复执行所述在第一侧将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的目标电缆的三相短接到地至确定所述待检测电缆的所有芯线的相序、对地绝缘电阻值和相间绝缘电阻值的步骤,直至确定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的所有电缆各芯线的相序、对地绝缘电阻值和相间绝缘电阻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被标记为同一相序的所有芯线作为耐压测试对象,将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除了所述耐压测试对象以外的其他相序的芯线短接到地,并将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具有相同相序的所述耐压测试对象的芯线相互串联,对串联后的芯线进行耐压测试,包括:
在将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被标记为第一相序的芯线作为耐压测试对象时,在所述第一侧将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的每条电缆中被标记为第二相序和第三相序的芯线短接到地,将被标记为所述第一相序的所有芯线相互串联,并对串联后的芯线进行耐压测试;
在将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被标记为所述第二相序的芯线作为耐压测试对象时,在所述第一侧将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的每条电缆中被标记为所述第一相序和所述第三相序的芯线短接到地,将被标记为所述第二相序的所有芯线相互串联,并对串联后的芯线进行耐压测试;
在将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被标记为所述第三相序的芯线作为耐压测试对象时,在所述第一侧将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的每条电缆中被标记为所述第一相序和所述第二相序的芯线短接到地,将被标记为所述第三相序的所有芯线相互串联,并对串联后的芯线进行耐压测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侧将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的目标电缆的三相短接到地,包括:
在所述第一侧通过短接线将所述目标电缆的三相短接到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二侧对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的每条电缆进行逐相检测,包括:
通过指定量程的兆欧表对所述至少一条待测电缆中的每条电缆进行逐相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分别位于电缆的进线柜、出线柜处,所述目标电缆敷设在电缆沟中或设置在电缆桥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481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引线晶体管器件引线批量成形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煤浆势能回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