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6596.7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1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余家昌;徐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然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19/24;B01F15/02;B01F13/00;B01F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林高锋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试剂腔、第二试剂腔和反应腔,所述第一试剂腔依次包括通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隔开的第一密封试剂仓和第二密封试剂仓,且所述第二密封试剂仓包括设置在其中第一刺穿机构和第二刺穿机构;所述第二试剂腔依次包括通过第三可刺穿的密封件隔开的第三密封试剂仓和混合腔,且所述混合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三刺穿机构,所述第三刺穿机构用于刺穿所述第三可刺穿的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试剂仓与所述第二刺穿机构配合;所述第三密封试剂仓与所述第三刺穿机构配合。本发明通过巧妙地设置多个密封试剂仓和刺穿机构,可以实现物料的高效混合,避免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反应的高效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核酸是包括多个核苷酸的大分子,广泛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微生物体内。核酸是一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类,在细胞中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并以与蛋白质结合的状态存在。核酸提取是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应用及基因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核酸的研究与分析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农林畜牧等领域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
除了核酸以外,生物细胞还包括蛋白质和多糖等其它物质。要对核酸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要从复杂的生物环境中提取高纯度的核酸。提取核酸主要包括裂解、吸附、洗涤和脱附等步骤。
目前,商业化的核酸提取和纯化方法主要包括离心柱法和磁珠法。在磁珠法中,利用表面包裹硅材料或者其它能结合核酸的材料的磁性微球作为固相载体,在离液盐(盐酸胍、异硫氰酸胍等)和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从样本中分离DNA和RNA;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高通量操作,缺点是成本较高,提取效率易受影响,不同样品、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磁珠提取效果变化较大。
此外,利用磁珠法提取核酸时,只有裂解试剂、磁珠和生物样品都能充分混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
为此,本领域持续需要开发一种用于核酸提取高效混合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效混合装置。
为了实现本发明之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在第一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存试剂的第一试剂腔、用于储存试剂的第二试剂腔和用于混合物料的反应腔,所述第一试剂腔通过第一开口与所述反应腔流体连通,所述第二试剂腔通过第二开口与所述反应腔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可刺穿的密封件;
其中,沿着朝向所述反应腔的方向,所述第一试剂腔依次包括通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隔开的第一密封试剂仓和第二密封试剂仓,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试剂仓中,且所述第二密封试剂仓包括设置在其中第一刺穿机构和第二刺穿机构,所述第一刺穿机构用于刺穿所述第一可刺穿的密封件,所述第二刺穿机构用于刺穿所述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
其中,沿着朝向所述反应腔的方向,所述第二试剂腔依次包括通过第三可刺穿的密封件隔开的第三密封试剂仓和密封的混合腔,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混合腔中,且所述混合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三刺穿机构,所述第三刺穿机构用于刺穿所述第三可刺穿的密封件;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试剂仓与所述第二刺穿机构配合;
其中,所述第三密封试剂仓与所述第三刺穿机构配合。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试剂腔设置所述第二试剂腔上方。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刺穿机构构造成当所述第一刺穿机构朝向所述反应腔移动时刺穿所述第一可刺穿的密封件;以及,所述第二刺穿机构构造成当所述第一刺穿机构朝向所述反应腔移动时刺穿所述第二可刺穿的密封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然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奥然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65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