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霉防潮柳条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6883.8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7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K9/00 | 分类号: | B27K9/00;B27K3/08;B27K5/00;B27K5/04;B27K3/52;B27K3/50;B27K3/02;B27K3/16;B27K3/34;B27J1/02;B27J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伟晟壹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0 | 代理人: | 陈铖 |
地址: | 236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霉 防潮 柳条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霉防潮柳条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采收柳条,平铺晾晒后去除干枯叶片;(2)去皮:将晾晒后的柳条浸泡在水中,并向水中加入碱液和烷基铜铵化合物,随后脱皮;(3)煮制:将去皮后的柳条放入双氧水溶液中,随后捞出清洗并转移至蒸锅内,加入防腐药剂进行蒸煮;(4)烘干:将蒸煮后的柳条放入烘干房内烘干,随后将烘干后的柳条捆好并放入包装袋中,包装袋中加入防潮剂备用;(5)编织:将备用的柳条放入水中浸泡,浸泡后编织;(6)浸泡:将编织后的工艺品放入含有五氯酚的溶液中浸泡,随后放入烘干房内烘干;(7)油封:将烘干后的编织手工艺品表面涂抹桐油,随后再次放入烘干房内烘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柳条编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霉防潮柳条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项目。柳编的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在从事采集作物的过程中制作各种容器和包装物,采用有韧性的植物,借助初步掌握的编制方法,制作出不同类型的柳编产品。从奴隶社会到战国时期,柳编就已经在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历经各个朝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器具之一。
但是,柳编制品前期处理不彻底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蛀虫、发霉等现象,影响柳编制品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霉防潮柳条的加工方法,解决了柳条前期处理不彻底易出现蛀虫、发霉的现象,提高了柳编制品的正常使用。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霉防潮柳条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采收粗细均匀、无病虫害、无分叉、光洁度好的柳条,平铺晾晒,直到叶片干枯,叶片含水量低于10%,去除干枯叶片;
(2)去皮:将晾晒后的柳条浸泡在水中,并向水中加入碱液和烷基铜铵化合物,浸泡4-7h后取出进行脱皮;
(3)煮制:将去皮后的柳条放入双氧水溶液中浸泡2-3h,随后捞出清洗并转移至蒸锅内,加入防腐药剂进行蒸煮,蒸煮压力为1.2-1.5MPa,蒸煮温度为80-90℃,蒸煮时间为70-140min;
(4)烘干:将蒸煮后的柳条放入烘干房内烘干至水分含量7%-10%,随后将烘干后的柳条捆好并放入包装袋中,包装袋中加入防潮剂备用;
(5)编织:将备用的柳条放入水中浸泡15-24h,浸泡后取出沥干进行编织手工艺品;
(6)浸泡:将编织后的工艺品放入含有五氯酚的溶液中浸泡5-10h,随后放入烘干房内烘干至水分含量15-20%;
(7)油封:将烘干后的编织手工艺品表面涂抹桐油,随后再次放入烘干房内烘干至水分含量7%-10%。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碱液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液浓度为600-1000mg/L,烷基铜铵化合物用量为50mg/L。
优选的,所述防腐药剂由以下重量份组成:山苍子3-8份、贯众8-14份、朱砂6-8份、天南星7-14份、野天冬5-8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五氯酚的浓度为60-90mg/L。
优选的,述步骤(6)烘干房内需开启通风设备。
优选的,所述步骤(4)防潮剂为无水氯化钙、硫酸钙和生石灰组合物。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68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韧性柳条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手可折叠的藤编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