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铟管的机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6922.4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8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曹兴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思菲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00 | 分类号: | B23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得民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7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铟管的机加工方法,其通过车床加工使得铟管的表面粗糙度在Ra1.5μm以下、尺寸公差在0.1mm以内,所述铟管是一种圆柱形结构。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铟管夹装至机床上;2)将特制的车刀装夹在车刀架上,车刀与所述铟管的角度为30~45°;3)沿所述铟管的轴向开始车削加工,道次加工量为0.5~4mm、走刀速度为0.02~0.08mm/r;4)车削过程中及时收集并去除的线性车屑料,避免缠绕在所述铟管上。通过本发明加工的铟管,尺寸公差可以控制在0.1mm以内,表面粗糙度在Ra1.6μm以下,可以有效解决铟管加工过程中的屑料粘结工件、表面粗糙、材料污染和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铟管的机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铟靶目前主要应用于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以及手机背板表面镀膜的非金属导电膜。靶材表面的粗糙度对溅射过程的影响较大,靶材表面粗糙,成为溅射过程中异常放电的主要原因。经研究发现,靶材表面的粗糙度控制在Ra1.6μm以下,可以很好的抑制异常放电的产生。
纯金属铟或锡含量在0~50wt%的铟锡合金,材质非常柔软,粘结性强。在此类金属的车削加工过程中,屑料很容易粘结在工件上,很难清理,表面变得凸凹不平,达不到溅射靶材使用的要求。需要进行反复的打磨清理,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操作的铟管的机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铟管的机加工方法,其通过车床加工使得铟管的表面粗糙度在Ra1.5μm以下、尺寸公差在0.1mm以内,所述铟管是一种圆柱形结构,其包括圆柱形或圆管形的衬管和设置在所述衬管外的铟料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铟管夹装至机床上;
2)将特制的车刀装夹在车刀架上,车刀与所述铟管的角度为30~45°;
3)沿所述铟管的轴向开始车削加工,道次加工量为0.5~4mm、走刀速度为0.02~0.08mm/r;
4)车削过程中及时收集并去除的线性车屑料,避免缠绕在所述铟管上。
优选的,所述车刀为刃宽3~6mm的白钢刀。
优选的,所述车刀为长方体结构,其前端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车刀的上表面的相交线形成刀刃,所述斜面和所述车刀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
优选的,所述铟料层为纯金属铟或锡含量在0~50wt%的铟锡合金。
优选的,所述步骤3)的车削过程中不间断用酒精或水冷却所述铟管。
优选的,所述车刀与所述铟管的角度为40°。
优选的,所述斜面和所述车刀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45°。
本发明提供铟管的机加工方法,通过此方法加工的铟管,尺寸公差可以控制在0.1mm以内,表面粗糙度在Ra1.6μm以下,可以有效解决铟管加工过程中的屑料粘结工件、表面粗糙、材料污染和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车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车刀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铟管的机加工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车床加工使得铟管的表面粗糙度在Ra1.5μm以下、尺寸公差在0.1mm以内。铟管是一种圆柱形结构,其包括圆柱形或圆管形的衬管和设置在衬管外的铟料层,铟料层为纯金属铟或锡含量在0~50wt%的铟锡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思菲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思菲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69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