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半固体废弃物的破碎预燃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9041.8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5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宏;代成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颗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7/38 | 分类号: | C04B7/38;C04B7/43;C04B7/44;C04B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协同 处置 固体 废弃物 破碎 预燃炉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涉及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半固体废弃物的破碎预燃炉装置。所述破碎预燃炉装置包括炉体、进料系统、叶轮破碎系统、锁风隔热系统、动力系统;所述预燃炉装置上端通过泵送进料并设置出风口与分解炉相连,下端引入三次风作为热源并设置下料口与分解炉相连;需要处理的半固态废弃物通过进料系统进入炉膛内,经过进料系统初步打散后再经过叶轮破碎系统二次破碎打散,在三次风的作用下发生预热和燃烧,残余废物随后进入水泥窑内焚烧。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半固体废弃物直接泵送进入分解炉产生黄心料导致的水泥窑热工环境不稳定、熟料产品质量下降、熟料产量降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涉及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半固体废弃物的破碎预燃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置,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且危害居民身体健康。近年来,我国鼓励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但固体废物种类繁多,对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工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固体废物入窑会影响窑内的热环境。
尤其是含高热值可燃液体的半固体废弃物在入窑过程中,物料成团进入分解炉无法完全燃烧导致形成黄心料(包心料)。而其中的高热值可燃液体挥发后与热空气接触直接燃烧产热剧大,更是影响了分解炉内的热环境,导致原本分解炉内的煤和生料无法充分的燃烧。水泥生产企业直接处置此类废物,造成水泥窑熟料产量、质量下降,得不偿失,而使得大量水泥生产企业对此望而却步。
另一部分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则采用了大型半固态物料打散喷枪,但是该类喷枪对半固态废物的布料效果完全无法达到水泥企业的预期要求,反而在后期的改造过程中闲置,并不能解决物料燃烧影响分解炉热环境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直接入窑协同处置半固体废物的工艺设备的不足,提出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半固体废弃物的破碎预燃炉装置,具有投资成本低、安全系数高、改造难度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并且能有效提高半固态废物的处理效率、降低协同处置过程对水泥窑原本生产过程的影响、解决半固体废物入窑产生黄心料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一种预燃炉,该预燃炉作为分解炉的一个旁炉;物料通过预燃炉顶部的进料系统进入的时候首先被进料系统内的打散喷头初步打散,随后物料经高转速的破碎叶轮再次打散,其中大部分的的高热值可燃废物与800℃左右的三次风发生燃烧,然后通过预燃炉顶部的热风出口进入分解炉内;少部分无法打散的固态大颗粒在与叶轮碰撞过程中停留时间变长,被燃烧产生的热量烘干通过下料口进入分解炉,随后掉落进入水泥窑内,最后在水泥窑烧成段被完全烧成烧透。
所述进料系统包括锁风进料阀,防止进料或者没有物料进入的时候热风通过进料口进入半固态废物输送管道造成事故。
所述叶轮破碎系统打散物料的同时产生垂直向上的升力,使预燃炉内的热风及热风带动的小微颗粒通过热风出口进入分解炉。
可选的,所述叶轮破碎系统转速可根据入炉物料的量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调节。
可选的,所述旋臂上同一水平高度上安装一枚垂直指向转轴的叶片,同一旋臂上可以安装多枚叶片。
可选的,所述叶轮破碎系统在同一转轴上同一水平高度上可以安装多枚指向旋臂的叶片,所安装叶片与旋臂叶片上下交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可以提高对普通半固态废物的处置效率,针对含高热值液体的半固态废物,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物料入窑燃烧对分解炉热工环境的影响、提高物料的处理效率、减少半固态废物加入对生成熟料的影响、解决半固态废物在投加过程中产生黄心料(包心料)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颗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三颗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90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流模块框盖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原汁机的切丝切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