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FPGA的继电保护专用多核SoC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9124.7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2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孟江雯;余越;詹荣荣;周泽昕;梁英;杨国生;李伟;唐志军;杨立新;刘龙浩;金龙;詹智华;沈冲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398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夏德政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fpga 保护 专用 多核 soc 软硬件 协同 验证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FPGA的继电保护专用多核SoC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解决对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的需求问题。利用FPGA作为SoC原型验证硬件载体,通过千兆网媒体访问控制(GMAC)高速通信接口与PC端高速连接,构建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实现对继电保护专用多核SoC系统的设计进行快速准确的实时验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IC仿真验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继电保护专用多核SoC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高性能多核SoC芯片的技术发展,计算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已经可以替代DSP的功能,并且多核SoC芯片的软件生态更丰富,应用扩展性好,采用多核架构方式设计的继电保护专用SoC芯片配置两个高性能内核处理器,在AMP(A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非对称多处理模式下,双内核架构可以替代保护DSP+CPU功能,简化继保设备的系统设计,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扩展性。
SoC软硬件协同验证的主要目的是在设计早期验证SoC软硬件接口的功能和时序以及设计的正确性,缩小软/硬件的整合时间,并且可方便前开发应用软件。软硬件协同验证要求在设计当中不但要进行硬件电路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在验证平台上运行的各种应用软件的需求,这也就导致了在验证过程中要同时兼顾软件和硬件验证,其困难之处在于设计早期提供可以运行软件的硬件模拟原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FPGA的继电保护专用多核SoC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解决对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的需求问题。利用FPGA作为SoC原型验证硬件载体,通过千兆网媒体访问控制(GMAC)高速通信接口与PC端高速连接,构建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实现对继电保护专用多核SoC系统的设计进行快速准确的实时验证。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FPGA的继电保护专用多核SoC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由FPGA原型验证模块和PC端评估模块组成,
FPGA原型验证模块,通过FPGA芯片、时钟电源模块、控制管理模块,模拟真实SoC芯片的原型平台,实现对大规模SoC系统的设计进行快速准确的实时验证;每个FPGA芯片提供多个全局时钟接口,用于支持ASIC设计的验证工作,同时每个FPGA芯片,提供多个I/O接口,用于完成数据的传输;时钟电源模块,用于为FPGA芯片提供多类时钟电源;控制管理模块,用于对多个FPGA协调管理;
PC端评估模块,包含测试程序和驱动程序,通过在FPGA芯片上运行验证测试程序,实现对多核SoC芯片进行软硬件协同验证;
所述FPGA原型验证模块与PC端评估模块,使用千兆网媒体访问控制接口连接,PC端通过千兆网媒体访问控制接口向FPGA芯片传送用户激励。
进一步的,每个FPGA芯片提供多个全局时钟接口,用于支持ASIC设计的验证工作,同时每个FPGA芯片,提供多个I/O接口,用于完成数据的传输,具体包括:
FPGA原型验证模块,由4个FPGA芯片组成,每个FPGA芯片提供14个全局时钟接口,用于支持ASIC设计的验证工作;
每个FPGA芯片,提供360个I/O接口,每个FPGA芯片,都连接有外部的LED灯,通过所述I/O接口完成数据的传输。
进一步的,时钟电源模块,用于为FPGA芯片提供多类时钟电源,具体包括:6对可编程的差分时钟;6对SMB差分时钟;6对反馈差分时钟;
所述反馈差分时钟用于时钟的校准;
所有的时钟经过时钟管理模块产生之后,首先进入时钟缓存,其中反馈时钟通过时钟缓存进入FPGA芯片,反馈时钟通过时钟缓存缓解PCB板布线产生的延时,构建外部时钟树结构,从而达到FPGA芯片之间的时钟同步。
进一步的,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9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