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外墙板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9185.3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5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尚生;胡雅芹;卢小亮;伍志军;顾海滨;刘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和信基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0 | 分类号: | B28B23/00;B28B23/02;B28B1/087;B28B1/093;B28B1/29;B28B7/38;B28B11/24;B28B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客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00 | 代理人: | 付奇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建筑 外墙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外墙板加工工艺,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该装配式建筑用外墙板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模台预处理,具体如下:1)对模台进行处理,除去模台上的混凝土块以及模台上的灰尘等杂质;2)确定外墙板加工图纸,根据加工图纸利用划线机在模台上划出加工模具组装边线及预埋件安装位置。本发明,与传统技术相比,减少了加工工艺中的人工操作,借助自动化设备进行加工生产,整个生产方式不仅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而且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同时这样的生产方式由于减少了人工操作,其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保障,成品的速度也十分高效,能够达到商用成品的质量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外墙板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装配式建筑大多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装配式建筑的装配模块原料,装配模块之间的连接采用传统的螺栓连接、焊接等方式,组装连接后还需要在施工现场给组装连接部位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成型之后完成模块的组装。
装配式建筑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与预制柱等,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用外墙板的加工方式通常是完全采用人工方式,通过工具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一个模具中,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同时这样的生产方式由于其人工制造,其产品的质量以及成品的速度也十分低下,没有规范的使用功效,无法达到商用成品的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外墙板加工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外墙板加工工艺,所述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模台预处理,具体如下:
1)对模台进行处理,除去模台上的混凝土块以及模台上的灰尘等杂质;
2)确定外墙板加工图纸,根据加工图纸利用划线机在模台上划出加工模具组装边线及预埋件安装位置;
S2、模台喷涂处理,具体如下:
1)准备模台脱模剂,利用喷涂机在模台表面进行脱模剂喷洒处理;
2)脱模剂喷洒之后,利用刮平装置对模台表面喷洒的脱模剂进行抹平处理,然后检测喷涂的脱模剂是否均匀,根据需要进行人工二次涂刷;
S3、组模、组钢筋笼,具体如下:
1)吊车将模具连同绑扎好的钢筋骨架吊运至模台上的组模工位,以划线位置为基准控制线进行安装;
2)模具、钢筋骨架对照划线位置微调整,控制模具组装尺寸精度,模具与模台紧固,下边模和模台间用螺栓连接固定,上边模用花篮螺栓连接固定,左右侧模和窗口模具采用磁盒固定;
S4、预埋件安装,具体如下:
1)准备好所有预埋件,将灌浆软管一端安装固定在套筒上,另一端利用工装完成套筒软管安装固定在底模上,按照加工图纸安装电气埋件等;
2)采用反打工艺时,利用简易工装连同预埋件安装在模具内;采用正打工艺时,利用磁性底座将预埋件与模台固定,并安装锚筋,完成后拆除简易工装;
S5、混凝土一次浇注,具体如下:
1)按施工要求配合搅拌混凝土,利用运输设备将搅拌之后的混凝土向布料机投料,布料机开始自动布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和信基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和信基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91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拆装工具
- 下一篇:一种精准人员定位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