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小区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9441.9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0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4 | 分类号: | B66B1/14;B66B1/34;B66B3/00;B66B5/00;G07C9/20;G07C9/22;G07C9/37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国瑞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小区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智能物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慧小区管理系统。通过本发明创造,可以先在小区入口对请求人员进行人员身份信息的现场采集及验证,并在验证通过以及允许请求人员进入小区的同时,还向与人员身份信息绑定的终端设备下发准入验证信息,使得请求人员在到达楼栋单元门口处时,可直接通过对准入验证信息进行扫描验证的方式来实现联动验证,无需请求人员再次通过使用门禁卡或按密码等手动操作方式来进行准入验证,不但可提升业主归家体验,还可以有效减少业主归家过程中接触公共设备的频次,进而可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此外,还可以低成本地布置所述智慧小区管理系统,便于实际推广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物业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慧小区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小区生活的安全性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门禁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及深入,除一般在小区入口(包括小区车库入口等)安装有门禁系统外,还会在楼栋单元门口安装有门禁系统,以便有效地阻止闲杂人员进入小区和阻止非住户人员进入楼栋单元,进而可有效地对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
目前业主破解多层门禁系统的归家过程依次为:首先在小区入口通过刷门禁卡或输入密码等方式准入小区(部分智能小区还会采用诸如人脸识别等方式进行准入验证);然后在楼栋单元门口再次通过刷门禁卡或输入密码等方式准入楼栋单元;再然后在电梯处通过按楼层号到达所住楼层;最后步行来到住宅门口。由此可见业主在归家过程中需要多次手动操作(例如使用门禁卡近距离接触读卡设备、手按密码键盘和电梯按键等)才能到达住宅门口,不但影响业主归家体验,还存在因频繁手动接触公共设备(例如读卡设备、密码键盘和电梯按键等)而导致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会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现有归家过程中所存在的业主体验有限和易导致交叉感染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智慧小区管理系统,可以在小区入口通过身份验证后,利用扫描验证方式在后续楼栋单元门口/和电梯处完成联动验证,不但可提升业主归家体验,还可以有效减少业主归家过程中接触公共设备的频次,进而可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慧小区管理系统,包括有服务器、小区门禁子系统和楼栋门禁子系统,其中,所述楼栋门禁子系统包括有第一扫描设备;
所述小区门禁子系统,用于获取人员身份信息,并将所述人员身份信息传送至所述服务器,以及在收到与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对应的小区门禁开启指令时,打开小区门禁;
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小区门禁子系统,用于对所述人员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向所述小区门禁子系统发送所述小区门禁开启指令,并向与所述人员身份信息绑定的终端设备下发第一准入验证信息;
所述楼栋门禁子系统,用于在扫描获取所述第一准入验证信息后,打开楼栋门禁。
基于上述发明内容,可以先在小区入口对请求人员进行人员身份信息的现场采集及验证,并在验证通过以及允许请求人员进入小区的同时,还向与人员身份信息绑定的终端设备下发准入验证信息,使得请求人员在到达楼栋单元门口处时,可直接通过对准入验证信息进行扫描验证的方式来实现联动验证,无需请求人员再次通过使用门禁卡或按密码等手动操作方式来进行准入验证,不但可提升业主归家体验,还可以有效减少业主归家过程中接触公共设备的频次,进而可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无需在楼栋单元门口处重复布置用于采集人员身份信息的采集设备,可以低成本地布置所述智慧小区管理系统,便于实际推广和应用。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准入验证信息携带有与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对应的楼层信息,所述智慧小区管理系统还包括有电梯控制子系统,其中,所述电梯控制子系统包括有第二扫描设备:
所述电梯控制子系统,用于在扫描获取所述第一准入验证信息后,控制电梯运行至与所述楼层信息对应的楼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94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绿化修剪用小型升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深紫外芯片外延芯片封装结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