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心机、自动化离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0031.6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6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周连群;姚佳;王天一;周永战;李传宇;吴炎凡;李金泽;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4B7/00 | 分类号: | B04B7/00;B04B9/04;B04B13/00;B04B15/00;B04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徐律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机 自动化 离心 系统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机、自动化离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包括离心托盘;支架,离心托盘设置在支架上;支架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磁性装置,第一磁性装置的下方设有第二磁性装置,通过第一磁性装置与第二磁性装置之间的磁吸力驱动离心托盘离心后达到固定位置;驱动装置,位于支架的下方,驱动装置通过转动轴与支架转动连接。驱动装置通过转动轴驱动支架上的离心托盘转动,在离心结束后,第一磁性装置和第二磁性装置之间通过磁吸力来驱动离心托盘离心后达到固定位置,从而可以使得离心操作自动化。此装置采用的是磁吸力来控制离心托盘固定在固定位置,相对于采用摩擦力的方式此装置的结构更为简单,也更加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机、自动化离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物、医药的自动化生产/检测流水线上,离心是较为常见的一个操作步骤,借助离心力将样本中不同密度特性的组分分开。在自动化生产/检测流水线上,为方便机械臂/机械夹爪操作样品管,需求离心机在离心结束时样品管可实现准确且可重复的角度定位。
一般地,常见的离心机不提供电机停转时的角度绝对定位,电机停止时离心托盘的位置是随机的,因而不能满足自动化流程运作的要求。
为实现离心角度上的绝对定位,现有的方案一方面在硬件上增加旋转编码器用于辅助识别角度位置,另一方面需要软件算法对所需的停转角度实现准确控制,增加了硬件和软件的开销,而实际使用的仅仅是一个角度,较低线数的编码器不能提供准确的位置,较高线数的编码器又显得较为冗余。如公开号为CN 202078972 U的专利文件,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离心装置,包括转子、定位栓、弹簧、气缸以及定位盘,转子上四等分具有四个吊篮,转子中心孔周围具有四等分的四个定位孔。当离心结束需要使转子停止时,气缸带动定位盘靠近转子,定位盘上的定位栓与转子相接触使得转子对弹簧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来压缩弹簧,当定位孔与定位栓相接触时,弹簧对定位栓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定位栓伸入到定位孔中,定位栓与定位孔的共同作用促使转子停止转动,进而使得四个吊篮依次停留在固定位置。此装置采用的是定位孔与定位栓对转子产生阻力的方式来使吊篮停留在固定位置,此装置结构复杂,由于采用的是定位栓与定位孔产生阻力来阻止转子转动的方式,此过程可能会发生定位栓断裂等危险行为,从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装置结构复杂、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离心机,包括:离心托盘;支架,离心托盘设置在支架上;支架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磁性装置,第一磁性装置的下方设有第二磁性装置,通过第一磁性装置与第二磁性装置之间的磁吸力驱动离心托盘离心后达到固定位置;驱动装置,位于支架的下方,驱动装置通过转动轴与支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离心机还包括固定架,第二磁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磁棒,两个第二磁棒的南极、北极同向排列,两个第二磁棒关于转动轴对称设置在固定架上;
支架包括固定部,第一磁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磁棒,两个第一磁棒的南极、北极同向排列,两个第一磁棒关于转动轴对称,并固定设置在固定部的下端面。
进一步地,两个第一磁棒的排列方向和两个第二磁棒的排列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支架的下端设有被测机构;
离心机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与被测机构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检测机构,用于通过检测被测机构确定离心托盘的转速或者离心后是否达到固定位置。
进一步地,检测机构为颜色传感器,被测机构为颜色标记区;或检测机构为光电传感器,被测机构为机械机构;或检测机构为霍尔传感器,被测机构为磁铁。
进一步地,支架呈工字形,支架包括固定部以及连接在固定部两端的阻挡部,固定部和阻挡部形成容纳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00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硬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LCD显示屏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