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通道湿膜换热热泵空调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0755.0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4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华;张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泰热交换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30/02;F25B39/00;F28F1/02;F28F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97 | 代理人: | 吕波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湿膜换 热热 空调 | ||
本发明涉及热泵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微通道湿膜换热热泵空调,包括密封箱体,所述密封箱体内设置有相连接的冷暖空调系统和微通道湿膜热交换系统,所述微通道湿膜热交换系统包括全铝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全铝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若干并排的微通道扁管,所述微通道扁管两端连接有集流管。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微通道湿膜换热热泵空调结构简单、制作和维护保养方便,相对于传统的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不需要化霜,能效比提高一倍以上,节省了能源;环境温度50℃能制冷,环境温度‑30℃能制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微通道湿膜换热热泵空调。
背景技术
传统空气源冷热水空调系统是压缩机运行的空调系统产生冷水或热水,送入房间换热器后为房间提供冷气或热能,使房间温度降低或升高。绝大多数空调的制冷模式在室外环境温度高于35℃时制冷效果差、能效比低;制热模式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15℃时不能启动或能效比很低。制热模式需要经常化霜。
中国发明专利CN 103148644 A公开了一种微通道降膜蒸发式冷凝器,包括壳体、壳体上方的风机和壳体内由下到上依次安装的储水槽、进风栅格、填料热交换器、换热器和喷淋装置;储水槽通过水管与水泵连接,水泵把储水槽里的冷却水送入到喷淋装置中,喷淋装置将冷却水喷洒到换热器的一侧表面上进行热交换 ;风机从储水槽上部的进风格栅带动外部空气进入换热器的喷水侧通道,空气和水同时和换热器另一侧通道内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但是,绝大多数空调的能效比都在3.0以下;为保证高温环境的制冷和低温环境的采暖,必须寻求一种更为高效、节能的全新方法或是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热效果好且便于维护保养的热泵空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微通道湿膜换热热泵空调,包括密封箱体,所述密封箱体内设置有相连接的冷暖空调系统和微通道湿膜热交换系统,所述微通道湿膜热交换系统包括全铝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全铝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若干并排的微通道扁管,所述微通道扁管两端连接有集流管。
优选的,所述微通道湿膜热交换系统包括设置全铝微通道换热器上方的喷淋喷嘴,所述喷淋喷嘴通过管道与喷淋水泵相连接,所述喷淋水泵与设置在全铝微通道换热器下方的水槽底部相连接;还包括喷淋水与大气热交换热片,所述喷淋水与大气热交换热片放置在水槽内水位线以下。
优选的,所述微通道湿膜热交换系统还包括空气循环系统,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进风格栅和排风扇,所述进风格栅和排风扇分别设置在密封箱体的两个侧面。
优选的,所述冷暖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四通阀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四通阀的三个出口分别与全铝微通道换热器、制冷剂与水的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相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相连接,所述制冷剂与水的换热器通过单向阀与全铝微通道换热器相连接,所述制冷剂与水的换热器上连接有出水管和进水管。
优选的,所述制冷剂与水的换热器通过膨胀阀与干燥过滤器相连接,所述干燥过滤器与储液罐相连接,所述储液罐与单向阀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单向阀与全铝微通道换热器之间连接有通断电磁阀,所述通断电磁阀与电控箱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四通阀与压缩机之间连接有油分离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微通道湿膜换热热泵空调结构简单、制作和维护保养方便,相对于传统的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不需要化霜,能效比提高一倍以上,节省了能源;环境温度50℃能制冷,环境温度-30℃能制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 是本发明全铝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微通道扁管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泰热交换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泰热交换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07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