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高温浸胶帆布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1705.4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8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庆;陈悦;秦宗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格雷科胶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643 | 分类号: | D06M15/643;D06M11/79;D06M15/59;D03D15/283;D03D15/573;D03D15/40;D03D13/00;B65G15/34;D06M101/34;D06M101/28;D06M10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陈振华 |
地址: | 317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帆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浸胶帆布,它由帆布和包覆于帆布外表面的浸胶层构成;帆布由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交织而成;经线分为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第一经线和所述第二经线交替设置;第一经线由两股尼龙66线绳呈螺旋状交捻而成,尼龙66线绳的规格为180~210D;第二经线由两股腈纶线绳呈螺旋状交捻而成,腈纶线绳的规格为110~135D;纬线由三股维纶线绳呈螺旋状交捻而成,维纶线绳的规格为235~275D。本发明的耐高温浸胶帆布能在高温的场合下长久使用,且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还具有优良的环境适应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帆布领域,特别是一种耐高温浸胶帆布。
背景技术
输送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弹性体与织物复合的制品;传动带,是传动带系统中的传动介质,是用于动力传递的弹性体与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与传动带由于其高的工作效率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
输送带和传动带所复合的织物主要作用是连接弹性体,保持弹性体尺寸稳定性,还有着保护弹性体不受磨损、浸渍、腐蚀的功能,并且带体的强度、抗冲击性能、耐屈挠性能等也与织物的性能密切相关。
传统的输送带和传动带复合的织物有棉、聚酯、芳纶、锦纶等纤维织物,这些纤维织物虽然有着质轻价廉的优点,但是在应用到如长期光照、高温等相关极端工作环境下,也难以发挥出保护带体的作用。而近年来出现的浸胶帆布以其优良的环境适应性和优良耐温变性能渐渐被广泛应用;那么如何把进一步提升浸胶帆布的优点,就成了目前提升输送带和传动带的织物材料的一个新突破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浸胶帆布。本发明的耐高温浸胶帆布能在高温的场合下长久使用,且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还具有优良的环境适应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耐高温浸胶帆布,它由帆布和包覆于帆布外表面的浸胶层构成;所述帆布由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交织而成;所述经线分为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所述第一经线和所述第二经线交替设置;所述第一经线由两股尼龙66线绳呈螺旋状交捻而成,所述尼龙66线绳的规格为180~210D;所述第二经线由两股腈纶线绳呈螺旋状交捻而成,所述腈纶线绳的规格为110~135D;所述纬线由三股维纶线绳呈螺旋状交捻而成,所述维纶线绳的规格为235~275D。所述浸胶层(2)由改性硅橡胶固化成型,所述改性硅橡胶包括了重量比为4-6:1:2-3的A、B、C三组份。
所述A组份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
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60-70、己内酰胺10-16、过氧化二异丙苯0.2-0.3、硅烷偶联剂Kh550 1-2;
所述A组份的制备方法为:
(1)取过氧化二异丙苯,加入到其重量20-30倍的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引发剂溶液;
(2)取硅烷偶联剂Kh550、己内酰胺混合,送入行星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出料,送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调节反应釜温度为180-210℃,加入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引发剂溶液,保温搅拌40-50分钟,出料冷却,得A组份。
所述B组份为重量比为80-90:1的含氢硅油、铂催化剂混合组成。
所述C组份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
正硅酸乙酯70-100、膨润土30-40、硬脂酸7-10、对甲基苯磺酸0.8-1、sp-80 2-3;
所述C组份的制备方法为:
(1)取硬脂酸,加热熔化,加入膨润土,充分球磨,得磨料;
(2)取正硅酸乙酯、对甲基苯磺酸混合,加入到混合料重量15-20倍的去离子水中,加入磨料、sp-80,搅拌3-5小时,浓缩至水含量为10-15%,即得C组份。
所述改性硅橡胶固化成型的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格雷科胶带有限公司,未经台州格雷科胶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17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